▲点击蓝字 )
A.教师职业正义感
B.教师职业责任感
C.教师职业荣誉感
D.教师职业幸福感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B教师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道德目标的动力。
2.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父母
C.未成年人自己
D.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2.A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3.“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3.B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4.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D.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4.D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
5.李明看到张红帮助老师擦黑板并学会该行为,但日后他自己不一定这样做,因为他未看到老师表扬张红。这属于观察学习的( )过程。
A.注意B.保持
C.动作再现D.动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5.D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观察者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观察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
二.判断题
1.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只是一种民事责任。(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教育法律责任主要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追究违宪责任。所以它并不只是一种民事责任。
2.在古代,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2.√古代教育具有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获得实用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3.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而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不起作用。(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3.×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保持有意注意。
4.儿童活泼、多问是“多动症”的表现。(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4.×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3)冲动行为。因此,不能简单地因为儿童的活泼、多问就认为其是多动症。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治疗。(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5.×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幼儿招教刷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幼儿夜间经常惊醒、哭闹、多汗、并出现枕秃,记忆力理解力差、语言发育迟缓。这是可能患有()
A.夜惊B.佝偻病
C.结核病D.儿童期恐惧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B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有:当维生素D缺乏到一定程度时,小儿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多汗、夜惊、烦躁、睡眠不安。多汗一般与室温、季节无关,由于头部汗水的刺激,小儿经常摇头擦枕,致使枕部秃发。这类儿童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动作和语言发育迟滞。
2.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和技能,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
A.同化B.顺应
C.平衡D.协调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2.B顺应是指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变化。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和技能是顺应。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A.情绪B.气质
C.管理方式D.人格魅力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3.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画面有清晰明确的前后因果关系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称为()
A.凌乱式构图B.并列式构图
C.平行式构图D.遮挡式构图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4.D遮挡式是儿童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5.在韵律教学活动中,让儿童在观察具体事物的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立即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的活动的方法是()
A.回忆导入B.动作导入
C.观察导入D.练习导入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5.C观察导入主要适应于让儿童在观察具体事物的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立即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的活动。
二.判断题
1.年龄越小的幼儿,游戏中受玩具逼真性的影响越大。()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略。
2.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是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2.√儿童先学会抬头,然后能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也就是从离头部最近的部位的动作开始先发展。
3.某幼儿园为市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保洁员采取措施后控制幼儿的便溺时间和次数,该园的做法违反了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3.×题干描述违反《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二条规定。
4.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4.√尽管儿童身体各系统发育先后不一致,但它们又是统一协调的。各系统发展的先后顺序由儿童发展的需要调节。
5.幼儿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引导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5.√引导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
学完记得打卡点在看哟
别忘了分享给一起学习的小伙伴~
更多备考福利
??12月18日打卡??
??12月17日打卡??
??12月16日打卡??
??12月15日打卡??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