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人体不同的生长发育与生理阶段对钙的需求量不同。以下几类人群常常会产生机体摄入钙量不足。因此,应确保钙摄入充足,维持机体钙平衡,从而减少因钙缺乏导致的危害。
01儿童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旺盛,对钙需要量较多,如长期钙摄入不足,并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结构异常,骨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rickets)。
02绝经期女性人在20岁以前主要为骨的生长阶段,其后的10余年骨质继续增加,大约在35-40岁,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称为峰值骨密度。此后骨质逐渐丢失。
女性绝经以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骨质丢失速度增快,骨密度一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甚至被压缩变形,在很小的压力下就有可能发生骨质,也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特征为骨质减少,主要表现为骨质含量和骨质密度降低;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
研究认为,绝经后女性采用补钙加雌激素联合治疗,可减少骨质丢失,阻止桡骨、脊椎及指骨的矿物质丢失。单纯补钙也可减少绝经女性骨质流失。
03孕妇和乳母妊娠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胎儿从母体摄入大量的钙质以供生长发育需要。妊娠妇女钙缺乏会导致母体血清钙浓度降低,导致孕妇发生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严重时会导致骨质软化症,甚至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佝偻病。
乳母每天从乳汁中排出的钙量约为mg。母乳中的钙含量相对稳定,如果乳母钙摄入不足就会动用自身骨骼中钙来满足乳汁中的钙含量。乳母钙摄入不足会出现腰腿酸痛、抽搐等症状,甚至发生骨质软化症。
04老年人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皮肤老化和户外活动减少,接触光照少而导致维生素D合成能力下降。对钙的利用和储存能力低,容易发生钙摄入不足或缺乏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人群
推荐摄入量(RNI)(mg/d)
0-6月龄
6月龄-1岁
1-3岁
4-6岁
11-13岁
1
14-17岁
老年人
妊娠早期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乳母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亲,中国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