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是维生素D缺乏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孕前、孕期开始,以1岁内婴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家长要克服不良育儿习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等急慢性疾病。合理喂养、平衡膳食、改变偏食等不良习惯。
一、母亲孕期预防母亲孕期要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维生素D-IU/d(10-25ug/d)。如有条件,孕妇在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血25-(OH)D浓度,明显缺乏者,应补充维生素D-IU/d(75-ug/d),维持25-(OH)D水平达正常范围。如用维生素AD制剂应避免维生素A中毒,维生素A摄入<1万IU/d。
二、婴幼儿预防(1)户外活动:家长带婴儿应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2h/d,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等。不主张日光浴及人工紫外线疗法,以防皮肤损伤,特别是6个月以下婴儿。(2)维生素D的补充:婴儿出生数天后即给予IU/d(10ug/d)的维生素D,并推荐长期补充,直至儿童和青少年期。(3)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IU/d(20-25ug/d),三个月后改IU/d(10ug/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