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传染病之一,患者会承受巨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我们熟悉的鲁迅、林徽因,都是因感染结核病去世的。
除了医学,
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
可以消灭结核病吗?
桓世彤演讲视频:
以下为桓世彤演讲实录:
比如说,它可以引起咳嗽,可以引起脑膜炎,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也可以引起佝偻病。
结核菌为什么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
这是因为结核菌有三大技能。
结核菌的发现者科赫认为,19世纪结核菌对人类的危害甚至比鼠疫和霍乱都要厉害。那时候,欧洲差不多1/7的成年人都死于结核病。
我们了解了结核病,也知道了它的危害,下一步当然就是预防和消灭。
既然疫苗暂时没办法消除结核病,我们就找了一条更艰辛、更困难的路,就是以最快速度发现结核病人,并给他最好的治疗,从而避免结核菌的传播。
从年到年,我们都是用显微镜检测来发现病人,然后给病人服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板式药。
结核病病人要吃六个月的药,但是一两个月症状就会缓解,继续服药反而会出现身体发痒、肠胃不适等副作用,因此很难坚持下去。然而一旦停药,就会形成很严重的耐药,需要再治两年,而且治愈率很低。
由于担心病人自行停药导致耐药,医生还进行了相应的管理。过去乡村医生会到病人家里,“送药到手,服药到口,服完再走”,在那个时候起到很好的作用。
了解防治规划是否有用,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历经艰辛,但是否能真正转化成对老百姓有保护作用的成果?
由于结核病是一种重要的疾病,所以中国每10年会做一个全国性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最近三次数据显示,中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下降,特别是年到年,发病率降低了一半。
但是这10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很好的时候,那到底是公共卫生系统工作有效,还是经济的发展造成的改善?
我们在调查的时候也会考虑这个问题,会问病人:你知道自己有结核病吗?其实即使不知道,通过筛查也可以发现。但是大家看到,图中降得最快的是蓝色的部分,意味着已知结核病患者被治愈,而逐渐变少,这就是我们卫生系统起到的作用。
新病人没有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全球20亿的感染人群会慢慢发病,而现在没有好的疫苗,但是我们好的规划能保护我们避免被结核病人传染。
我们做了10年的工作,降低了一半的疫情,但是同时也发现,我们的敌人变得更狡猾了,我们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耐药结核病。
现在中国差不多每10个结核病人里,就有一个耐药的结核病人。
年的时候,在最顶尖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研究者们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现了一种超级耐药菌NDM-1,对当时所有的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让各国都很紧张。
那么,超级耐药菌和耐药结核病哪个更厉害?
致病人数方面,NDM-1每年有几百人发病,而耐药结核病每年有50万人发病。
感染途径方面,超级细菌只危害免疫特别差的住院病人,而耐药结核病通过空气就能传播,一个没经治疗的病人,一年内大约可以传染15个人。
治疗方面,超级耐药菌虽然在发现的时候无药可治,但是只要开发出一种有效的抗生素,两周时间就可以把病人治好。但耐药结核病最少需要有3到4种新药,而且目前最短的疗程也要6个月,有时可以长到24个月。
所以对比来看,耐药结核菌实际上是一个更危险的存在,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10年里面,盖茨基金会和国家卫健委(过去的卫生部),还有中国疾控中心一直在努力,想创建一个全新的结核病控制模型,能够真正解决耐药的问题。
模型包括了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快速诊断工具,病人管理和创新治疗方案。过去两个月才能诊断的耐药结核病,现在两个小时就可以诊断出来;过去病人要吃一把药,现在只要吃三四片就可以。
除此之外,过去医生要到病人家里监督病人服药,而现在我们有一个电子药盒,每次拿药就能记录。每月复诊的时候,医生就可以看到病人真正的服药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了解到自己的病情。
我们的模型在浙江、吉林、宁夏三个省服务万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宏观层面,我们可以看到疫情的下降;微观层面,我们看到一个个家庭得到了保护。
结核病防治其实在全球也有一个目标:年消除结核病。
图中描述了结核病发病人数在三种场景的变化。
最上面的虚线,代表着现在全球结核病的年递降率只有2%,按照这个趋势,我们可能要年才能消除结核病。第二条线,代表着中国用新的模型将现有工具用到最好,可以达到接近10%的递降率,但也不能完成年的消除目标。如果想在那个时候完成,我们必须要达到17%的递降率,就需要新的工具引入,包括保证不发病的疫苗,2个月就能治好结核病的方案,更好的保护措施等等。
我希望通过跟国内伙伴的努力,在未来5到8年,会有更好的诊断工具、药物甚至疫苗帮助中国消灭结核病,也帮全球来解决这个问题,谢谢大家。
演讲嘉宾桓世彤:《全球20亿人携带结核菌,我的工作是拆掉这些“定时炸弹”》
来源:果壳
往期回顾
/热点
守护健康,用爱护航
记录精神科医者们光影里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