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足量补充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孩子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症状,家长可以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孩子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做到及时补充,保障孩子顺利成长。
牙齿不健全
多大多数宝宝在6到10个月的时候会长出第一颗牙齿,到2岁时便拥有全口完整的20颗乳牙。出牙数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就是月龄减去4或者6,家长可以根据这个大致估算自家宝宝该出多少颗牙。出牙的快慢和多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母亲营养状况、以及孩子的营养状况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营养良好、身体好、体重较重的宝宝比营养差、身体差、体重轻的宝宝牙齿萌出早;维生素D缺乏也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缺乏维生素D的孩子往往牙齿发育缓慢,容易患有龋齿等牙科疾病。
骨骼异常
骨骼异常主要原因为是佝偻病或佝偻病的前期表现,佝偻病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表现为囟门闭合延迟、方颅、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佝偻病性串珠,严重时出现鸡胸,腕部及踝部膨大形成手镯、脚镯征。肢体畸形与患儿年龄和肢体负重有关,自学步开始的幼儿主要表现为膝内翻,稍大的儿童可有膝外翻畸形。患儿还可表现为个矮、生长缓慢。骨软化症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逐渐出现乏力、骨痛、行走困难,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四肢长骨、肋骨、骨盆和脊柱均可发生,身高下降,甚至卧床不起。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缺乏可导致佝偻病,又称营养性佝偻病,是儿童佝偻病最主要的病因。
夜间惊厥
小儿夜惊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因寒、热、受惊等而致的夜间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儿童夜惊是儿童的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入睡后突然惊醒坐起,呈恐怖状且喊叫,夜惊的发生与孩子的钙、维生素D缺乏有关,若孩子长时间多频次的出现此症状,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同时注意孩子的睡眠环境,注意卧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气温过高的现象,并改善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
生长疼痛
生长痛是指大龄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快速发育的阶段,在没有受到外伤的情况下,经常性出现的膝关节或小腿前侧的疼痛。这些疼痛不影响平时正常的活动,外观上也无红肿、损伤的表现。主要原因是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就会导致疼痛。许多营养元素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减轻或消除生长痛,如钙与维生素D。平时多摄入牛奶、虾皮、鱼类等食物,重视三餐的营养均衡和充足,并每日积极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若出现严重的生长痛,家长应带孩子进行营养元素的检测,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补充。
免疫力低,容易生病
生长痛是指大龄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快速发育的阶段,在没有受到外伤的情况下,经常性出现的膝关节或小腿前侧的疼痛。这些疼痛不影响平时正常的活动,外观上也无红肿、损伤的表现。主要原因是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就会导致疼痛。许多营养元素可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减轻或消除生长痛,如钙与维生素D。平时多摄入牛奶、虾皮、鱼类等食物,重视三餐的营养均衡和充足,并每日积极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若出现严重的生长痛,家长应带孩子进行营养元素的检测,再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补充。
体格矮小
儿童发育离不开维生素D的支持,若维生素D摄入不足,容易导致骨骼生长畸形、对孩子的体格发育产生影响。身高较矮,体重较轻都是体格矮小的表现,若孩子相对于同龄儿童体格矮小,则应加强对维生素D的补充,建议刚出生的婴儿应该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摄入量为-IU/d,若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儿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IU/d,连用3个月后改为补充-IU/d,保障骨骼健康发育。
以上就是维生素D缺乏的常见症状,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维生素D的缺乏,及时补充,保障孩子顺利成长。
END参考资料:《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版)》
《-SAHM立场声明:青少年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和低维生素D水平的管理》
《维生素D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文字:张少阳
图片:摄图网
编辑:庄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