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需要的营养素和热能

人体内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统称为无机盐,又称矿物质,其中含量较多(超过百万分之五十)的称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如钙、镁、钠、钾、磷、硫、氯等;含量较少(百万分之五十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如铁、铜、碘、锌、锰、钴、钼、硒、铬、镍、锡、硅、氟、钒等。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磷、硫是构成组织蛋白的成分等。2、参与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维持体液的正常分布,保持pH值在7.35-7.45之间。3、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细胞通透性如缺钙时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抽搐。钙与细胞膜中的磷脂紧密结合,控制着细胞的通透性。4、构成机体某些具特殊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碘是甲状腺素的构成成分,锌是胰岛素的构成成分等。5、是多种酶的激活剂或组成成分如盐酸对胃蛋白酶有激活作用,氯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有激活作用。

婴幼儿容易缺乏的几种无机盐

??

01

钙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仅次于碳、氢、氧、氮而列第五位。人体中的钙有99%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婴幼儿骨骼中的钙在沉淀和溶解的动态过程中每1-2年更新一次,而成人更新一次需10-12年。因此婴幼儿对钙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要大得多。在骨骼和牙齿以外的钙虽然仅占总量的1%左右但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有重要作用。例如,钙参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一些酶起激活作用,参与血凝过程,是各种生物膜的构成成分,还能维持细胞内胶质的完整性。钙缺乏能影响婴幼儿的骨骼、牙齿的发育,发生佝偻病。

膳食中的钙在肠道的吸收很不完全,约有70%-80%的钙不被吸收而留在粪便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钙离子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等形成了不溶性钙盐。因此,在选择供钙食物时,不能单纯考虑钙的绝对含量,还应同时注意食物的植酸、草酸含量。植物纤维素也能与钙结合而降低钙的吸收率。此外钙与酯酸会形成钙皂而排出体外。因此,膳食中的植物纤维素与脂肪含量过高,都会影响钙的吸收

但是机体内也有许多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如维生素D和乳糖能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膳食蛋白质供应充足有利钙的吸收;机体对钙需要量大时(如婴幼儿期)通过机体的反馈作用,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幼儿每日钙的供应量为:初生至6个月mg,6个月至3岁mg,3-7岁mg。

食物中钙的来源以乳和乳制品最好,不但含量高,而且易吸收,是婴幼儿最为理想的钙源。植物性食物中的绿叶菜、花菜、豆类、谷类含钙量也较多,但在有些植物中同时富含植酸和草酸,使钙不易被人体吸收。小虾米、发菜、海带等含钙特别丰富。在婴幼儿膳食中添加食用骨粉(含钙量20%以上,吸收率约70%)或蛋壳粉,也是补充钙的有效措施。

??

02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成人体内含铁约3-5克主要存在于两大物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此外,与细胞氧化有关的酶都含有铁,约占总量的1%。在肝、脾和骨髓中也储存有铁。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和细胞的呼吸。

机体对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如对大米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小麦为5%,菠菜和大豆为7%。对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高,如对鱼类中的铁的吸收率为11%,动物肝脏、肌肉可高达22%。机体对铁的吸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盐和磷酸盐可与铁形成不溶性铁盐而降低吸收率;胃中缺乏胃酸,pH值升高,不利于铁离子释出,也会阻碍铁的吸收。又如,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肉类、鱼类和禽类等动物蛋白质也可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幼儿体内贮铁量少,需要量大,对铁的吸收率会相应增高。如膳食中摄入的可利用铁长期不足时,婴幼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在体内可被反复利用,排出体外的铁数量很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从新生儿到学龄前儿童的每日膳食中铁的供应量为10mg。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是动物的肝脏、瘦肉、动物血、鱼类等。谷类由于植酸含量高,铁的吸收率很低,因此以谷类为主食时,应注意补充铁。

??

03

碘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甲状腺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激素,能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组织氧化及生长发育。

食物和饮水中的碘离子很容易被机体吸收并转运到血浆,其中有部分被甲状腺摄取合成甲状腺素,从而发挥其生理功能。由于土壤、饮用水、食盐和食品中含碘量低或者缺乏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或地方性呆小病的发生。碘的摄入量也不可过大,否则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碘性甲亢等症。

人体对碘的需要量受发育状况、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气候和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富含碘的食物为海产品,如海鱼、海虾、海带、紫菜等。缺碘的内陆地区可通过食用加碘食盐的方法补充碘摄入量不足。

??

04

锌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是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它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密切联系。锌在人体内含量约为1.4-2.3g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皮肤(包括头发)中,头发中的含锌量可以反映膳食中锌的长期供应量。

婴幼儿发生缺锌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锌摄入不足。婴幼儿锌缺乏的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伤口愈合不良、食欲减退和贫血,还会出现异食癖,尤以吃土为常见。锌缺乏还会导致儿童少年性发育迟缓。

食物中锌的吸收率不高,每天随食物摄入10-20mg的锌,只有2-3mg被吸收,食物中的草酸、植酸会降低锌的吸收率。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婴幼儿每日膳食中锌的供给量,1-7岁的婴幼儿为10mg。一般认为,高蛋白食物含锌量较高,海产品是锌的良好来源,乳类及蛋类次之,蔬菜和水果含锌量都不高。

文章内容来源于《学前儿童卫生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董润叶

值班编辑:赵亚轩

责任编辑:范古君

指导老师:路欣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10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