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在后台求助:婆婆总是把宝宝的双腿缠的紧紧的,说是这样腿会变直,但我莫名的不认同,这不,又因为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
”经过交流,身边很多年轻妈妈竟然觉得这位婆婆说的有道理,吓出一身冷汗的小编觉得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一下宝宝腿型的问题了。
什么是X型腿和O型腿?
家长们所谓的X型腿和O型腿,接近于医学上的膝外翻和膝内翻问题,它们是对下肢形态的描述,而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美国儿科学会》认为,O型腿和内八字都只是正常情况的些许偏差,不需要治疗!
■膝外翻主要表现为:两足并立时,两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足内踝无法靠拢。
■膝内翻则主要表现为: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
膝外翻病变多在股骨下端,膝内翻病变多表现在胫腓骨上端。
如何判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待宝宝睡着后或是完全放松地躺在床上时,家长可以轻轻地将宝宝的双腿并拢,当髋关节和踝关节接触在一起时,双膝关节距离小于3厘米,或是髋关节和膝关节接触在一起时,双踝关节距离小于3厘米,都属于正常。
反之,如果髋关节和踝关节在一线,双膝关节距离超过3厘米,则说明存在O型腿的可能;如果髋关节和膝关节在一线,双踝关节距离超过3厘米,则说明存在X型腿的可能。
这两个时间段,腿有点弯是正常的
1.出生-1岁半,看起来像O型腿
1岁半左右有内弯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出生前,胎儿屈曲在子宫内狭窄的空间里,下肢尤其是小腿是相当内弯的。所以刚出生的婴儿十有八九其小腿都是内弯而且合并内旋的。
接近两岁时,下肢会逐渐直起来,如果此时宝宝还是严重的O型腿,医院检查,看看是否存在骨骼异常或者有佝偻病的可能。
2.2岁-4岁,X型腿
这个阶段的宝宝一般都能稳步走路,且慢慢会跑会跳。因受到生长发育、负重与姿势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发展成X形腿,医学上称为发育性膝外翻,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当然,宝妈如果实在不放心,医院做一下检查。如果确定属于正常发育,宝妈要注意给宝宝加强营养,尤其是别让宝宝缺钙。
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只有一侧受损或双下肢不对称的形态;
■如果孩子在2岁内就出现了X型腿,或过了2岁还有O型腿或弯曲恶化;
■弯曲严重或观察到孩子的“X型腿”或者“O型腿”的情况逐渐加重;
■孩子7岁后,内八字的情况依然存在;
■孩子的身高比同龄人矮很多或非常肥胖孩子的“X型腿”或者“O型腿”。
如何拥有漂亮腿型?
1.不要强行拉直婴儿的“八字腿”
婴儿的八字腿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腿是可以自然伸直的。如果强行拉直可能会使宝宝髋关节发育不良,甚至脱位。
2.宝宝在襁褓里时,一定要上紧下松
民间流传的“蜡烛包”等是错误的。通常平时多补充维生素A、D就可以预防,而不需要人为地硬包乱绑。
3.不要长时间趴着睡
宝宝趴睡时,足踝会呈现内翻或外翻状,对于一整天有一半以上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的小宝宝而言,或许会产生些微不良影响。
4.不要使用学步车(不要过早学走路)
宝宝还不能自行扶物站立,那表明他的骨骼发育尚不完善。家长如果强行让宝宝站立或者放入学步车内,容易造成腿骨或膝关节变形。
5.及时纠正宝宝不良坐姿
宝宝刚学坐或爬时,习惯呈现膝盖外翻的W型跪坐姿势。长久下去,宝宝腿部可能变形。家长可以引导宝宝盘坐,或者是坐小板凳。
6.光脚学走路
光脚学步对孩子的足部发育是最好的,它可以刺激脚底神经的发育,锻炼宝宝的踝关节,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
7.营养充分,多运动
及时补充维生素D来防止小儿佝偻病的发生,并保证充足的营养,促进骨骼发育。同时要多带宝宝去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也可以促进发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