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点击上方↑↑↑ 根据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维生素D的摄入: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根据研究表明,平均初乳每升的维生素D含量为16.9国际单位,成熟乳中每升母乳含维生素D平均26国际单位。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季节和南方的梅雨季节,因为孩子户外活动少,不能进行日光浴,单纯依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D,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引起孩子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孩子会出现精神方面以及骨骼的变化。因此母乳喂养的孩子必须每天额外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于出生后1~2周开始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南方的婴儿如果梅雨季节每天需要补充~国际单位。北方婴儿在寒冬季节每天需要补充~国际单位。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国际单位。对于每日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者,每月可一次给婴儿口服维生素D5万~10万国际单位。
2.母乳喂养宝宝维D具体补充说明
0~6个月纯母乳喂养儿:在生后7~14天,开始每天给予维生素D~国际单位(南方梅雨季节每天~国际单位,北方寒冷的冬季每天~国际单位)。
7~12个月母乳喂养儿:每天需要维生素D国际单位。但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添加辅食,一般婴儿食品厂生产的食品都强化了维生素D等一系列的营养素,因此也要计算上所吃辅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的部分才是需要补充的。
1~3岁仍然吃母乳的话(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可以到2岁或以上),维生素D国际单位。
3.维D获得主要靠两条途径
一是从食物中获取,另外是就通过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后合成维生素D3。
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量的多少与季节、年龄、性别、纬度、照射面积、照射时间、紫外线强度、皮肤颜色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裸露皮肤面积比较大,如裸露头、后背、臀部半小时的阳光照射就能产生一定量的维生素D。
但是通过完全依靠晒太阳并不能满足每天宝宝发育对维生素D的需要,更何况让宝宝晒太阳晒得太久,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灼伤孩子的皮肤。晒太阳时,注意保护好孩子的眼睛,由于紫外线和红外线通常可以被角膜和晶状体所吸收,一般不会接触到视网膜。而阳光中的蓝光则会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并且接触到视网膜,伤害孩子正在发育中的视网膜和黄斑。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午时间和晴空万里时最好不要晒,天空有点云彩时比较适合,因此选择上午8至10时和下午4时至7时最为适宜,且尽量裸露孩子的皮肤。
美国儿科学会并不主张通过晒太阳满足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求,还是建议每天要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
概念澄清:
鱼肝油≠鱼油
鱼油的主要成分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鱼油是新资源食品,鱼肝油是维生素药类。某些公司正是利用一字之差,将鱼肝油加工成婴幼儿食品,长期食用将对婴幼儿健康产生影响。这也暴露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利,让别有用心的厂家钻了空子,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健康。
补钙≠补维生素D
维生素D与补钙是协同作用,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如果单纯补钙不补充VD,不仅起不到补钙的作用,还可能会导致钙剂沉积,反而会增加肾的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很多家长注重给孩子补钙,却忘了维生素D的重要性。
饮食建议:
随着近几十年对维生素D的认识不断加深,其重要性和需要量也在不断调整;例如美国儿科学会年推荐儿童每日补充维生素D5μg(国际单位),8年改为10μg每天(国际单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也将维生素D婴幼儿推荐量提高至10μg(国际单位);而成人的推荐量一般比儿童更高一些,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推荐量:50岁以下是-0国际单位,50岁以上是0-国际单位;中国营养学会编辑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则将补充的上限从前一版国际单位提高至最新的国际单位。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当适当增加摄入量,以正常维持血液浓度,特别是高纬度地区和预产期在春冬季节的孕妇。但需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摄入量亦不是越高越好。
在阳光充足地区,每天手脚露出30厘米,在阳光下晒30分钟,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维生素D的缺乏。
过量表现: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一次性注射30万单位能保证安全性,但60万单位则有过量中毒的风险;而口服中毒风险有个体差异存在,目前现有的实验数据表明,持续补充维生素D每日0-00国际单位不超过2个月未观察到中毒现象。但由于维生素D为脂溶性,还是应该避免长期过量服用。建议在新的理论支持出现以前,预备终身服用者,每天的预防保健补充量不超过国际单位(治疗剂量除外)。维生素D中毒的症状是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皮肤瘙痒,厌食、嗜睡、呕吐、腹泻、尿频以及钙于血管壁、肝脏、肺部、肾脏、胃中的异常沉淀,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脱矿化。
主要参考资料:
张思莱医师博客
Wikipedia: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