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锦囊别让宝宝的佝偻病卷土重来

佝偻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此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宝宝,以婴儿最常见,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近年来,虽然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但也有统计表明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然较高,由此妈妈们依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佝偻病的四大症状

症状1:多汗缺钙引起的多汗是有特指的,不是所有的多汗都是缺钙,夜间睡觉多汗,特别是睡熟以后多汗,就是典型的缺钙。缺钙的多汗也叫“盗汗”、“夜汗”。白天吃奶时或活动时出汗多是正常的,不是缺钙。

症状2:夜惊指的是晚上睡觉是突然惊醒、哭闹、甚至尖叫。如果白天或清醒状态下出现的烦躁,就不是缺钙引起的。

症状3:枕秃就是宝宝的后脑勺,有一圈光突突的不毛之地。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特别是这段时间。

症状4:骨骼改变病情若继续发展,就会出现骨骼改变,如:前囱门闭合晚(正常在:1岁半以内闭合),出牙晚(正常4-10个月出牙),头呈方形,肋骨外翻等,特别指出肋骨外翻临床上很常见,很多宝宝也存在不同程度肋骨外翻的。更严重的就形成鸡胸、罗圈腿或“X”形腿等,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仅有腿部疼痛等表现。

不同月龄的不同症状表现

●3-6个月的宝宝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

●8-9个月的宝宝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

●11-12个月的宝宝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宝宝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宝宝,且容易跌跤。

●1周岁以上的宝宝当学会走路时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此外,宝宝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药物饮食互搭配

治疗佝偻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维生素D,一般每日口服-单位,对于中度和重度宝宝的剂量为每日2-4万单位,分2次口服,持续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治疗时,应用单纯的维生素D制剂,不宜用鱼肝油,因鱼肝油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用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时,应同时口服钙片。

为防止宝宝骨骼发生畸形(罗圈腿、X型腿、脊柱弯曲等),不能使宝宝勉强坐、站、走。最好每日让宝宝俯卧2-3次,使其头部抬高,以便胸部扩展。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注意饮食,适当添加蛋黄、动物肝脏、蔬菜和含钙磷丰富的水果,如大枣、山楂含钙高,桔子、香蕉含磷丰富。

.......................................................................

聪明宝宝为妈妈们提供各方面育儿知识,健康诊疗,乐活派,启智早教,营养保健,回复编码即可获得相应文章。

聪明宝宝为爸爸妈妈们提供各方面的育儿知识,让您以又快又有趣的方式学习如何照顾宝宝,赶快去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