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小儿盗汗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

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艾灸特别适合治疗小儿盗汗,特别是一些虚寒性疾病,脾胃虚弱的孩子更适合。

小儿盗汗的原因

引起小儿盗汗的原因很多,应具体分析,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小儿盗汗可归纳为以下两种,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由于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者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均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内。

盗汗还见于睡前吃过较烫的饮食,或被子盖得太多大厚,或室内温度过高等。上述诱因均可使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出汗,尤以躯干、面部显著。

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

注意: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小儿艾灸的注意事项

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小儿盗汗的艾灸方法

温和灸神阙、涌泉穴位处,艾条点燃端与施灸局部皮肤的距离以5~15厘米为佳,以能忍受的温度为度,每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2、10次一疗程。

神阙、大椎两穴每日采用同样方法艾灸,涌泉、肺俞、膏肓俞、脾俞四对穴左右隔日交替施灸。

小儿艾灸的好处

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这是艾灸非常擅长的,我们常常用来调理各种气血瘀滞,受寒等等。现代书籍认为艾灸等调治多种病,但是古人认为艾灸无病不治。

补脾益肾,扶阳固本

艾本身就具有火的能量,在中医里火生土,土是脾胃,所以艾具有非常强的补益脾胃的功能,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我们所有吃进去的水谷,要化生为气血,才能被身体所用。

清热泻火,消肿散结

清热泻火用的最多的就是发烧的孩子、还有急性扁桃腺、腮腺炎、手足口病、反复高烧不退的孩子,用灸法特别好。

温通经络,除邪止痛

艾是特别好的能疏通经络的植物,一个健康的人最主要的是气血充足、经络通畅,当你有这两个条件的时候,亚健康就远离你了。

end

注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y/9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