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脱发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程少为挂号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05703.html

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I型患者会出现完全或部分脱发和皮肤囊肿。因为VDR基因在全身的大多数组织中都有表达,包括肠、肾、骨和毛囊的角质形成细胞。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出现由于角质形成细胞内VDR基因活性缺陷引起的脱发,被认为是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的标志。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2.5岁

患者性别:女

因下肢畸形、脱发来诊。

该患者从出生到15个月几乎都是纯母乳喂养。每天服用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国际单位。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为83cm,体重为10.7kg,头围47cm。前囟门未完全闭合。能够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独坐,但由于腿部的“X”形畸形,站立和行走受限。脱发,眉毛和睫毛稀疏(图)。

实验室结果显示血清电解质、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水平正常。其他实验室结果如下:血清钙(Ca):7.5mg/dL(8.8-10.8),血清磷(P):2.3mg/dL(4.5-5.5),碱性磷酸酶:U/L(80-),完整甲状旁腺激素:pg/ml(10-71pg/ml),25(OH)D3:25.2ng/ml(10-44ng/ml),1,25(OH)2D3:59pg/ml(16-65pg/ml)。血清电解质、白蛋白、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清1,25(OH)2D3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上限。

影像学检查:可见佝偻病念珠样改变,手腕和脚踝变宽,下肢“X”形畸形。全身性骨质减少,伴有佝偻病的特征,表现为上肢和下肢长骨干骺端的杯口征(图1a)。

VDR基因序列分析(NGS)显示为纯合子终止密码子突变(c.CT),突变编号为NM-。父母是同一突变的杂合子。

临床诊断:遗传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I型

患者最初接受高剂量口服钙(元素钙:2g/天)、磷酸盐(1g/天)和骨化三醇[1α-25(OH)D3](2μg/天)治疗。随后,元素钙和骨化三醇分别增加到4g/天和6μg/天。方案实施8周后,血清钙浓度接近正常水平,但PTH未受到抑制,ALP仍较高,且未观察到影像学改善。治疗继续高剂量口服钙和骨化三醇。6周后,患者再次因低钙血症发作入院。在此期间,通过VDR基因突变确认HVDRR,并开始静脉钙输注。元素钙以mg/kg/天的剂量给药,在一个月内通过中心静脉输注10小时,持续5天。接受治疗4个月后,观察到PTH和ALP水平下降,静脉钙输注期间血磷水平正常,观察到骨骼佝偻病明显好转(图1b);然而,当钙输注停止时,继发性hPTH、ALP水平升高和低磷血症再次出现,并且在X线照片中,佝偻病骨骼特征变得更加明显。间断钙输注4个月后,血清PTH和ALP水平降至接近正常水平,并检测到放射性改善,继发性hPTH暂时恢复正常,但未完全改善。在这些改善之后,停止静脉钙治疗,再次给予大剂量口服钙和骨化三醇治疗。然而,一段时间后,血清PTH和ALP水平再次开始上升,血清钙和磷水平趋于下降。开始每天服用一次西那卡塞(0.25mg/kg),同时服用高剂量的口服钙(4g/天)和骨化三醇(6μg/天),并且西那卡塞剂量根据血清钙和PTH水平递增,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达到0.4mg/kg/天。在西那卡塞治疗期间观察到暂时性低钙血症。西那卡塞治疗4个月后,血清钙和磷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还观察到血清PTH和ALP水平的持续控制以及佝偻病症状的好转(图1c)。

==================

该患儿妹妹的情况

既往笔记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

-02-19

李永军

谢谢您的认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y/1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