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的检查诊断方法

补钙常识篇(三)

上两期,小编向大家汇编整理了《身体缺钙的自我判断》和《身体缺钙的后果和危害》,本期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我们初步判断缺钙后的精确诊断,以助于我们能够精准的判断是否真的缺钙、缺钙到什么程度以及缺钙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手段进行干预或补充钙制剂,进而缩短诊疗时间,早日恢复健康。

判断身体是否缺钙,一般情况下用日医院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医院检查过程中主要有血钙含量测定、尿钙检查、骨密度检测和拍X光片等四大类方法可以选择。

一、血钙含量测定:

正常人的内血钙维持在2.18-2.63mmol/L,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

人体内99%的钙都贮存在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的钙还不到全身总量的1%。但是,因为血液钙浓度的高低对生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血钙浓度波动较大,我们人体将连伸手、走路等一些简单的行为都无法完成,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体会想方设法保持血钙浓度的恒定。当食物中的钙含量补充不足,或者缺少维生素D使钙吸收不良,血钙开始下降时,人体会使贮存在骨骼中的钙迅速释放到血液中(俗称“钙搬家”),使血钙浓度上升,保持血钙浓度的恒定。因此,除非极度缺钙,否则血钙浓度是不会明显下降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血钙浓度测量结果并不能真实、敏感地反映人体是否缺钙,也就是说血钙正常的人也会有缺钙的症状存在。

二、尿钙检查:

尿钙检查指测定24h尿液中钙的浓度,参考值为2.5~7.5mmol/24h。空腹尿钙主要来源于骨钙,尿钙高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和骨质疏松,临床上常用24小时尿钙排出量反映尿钙排泄水平,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高尿钙,因此,24小时尿钙已被用于临床作为反映骨的吸收、体内钙代谢和骨胶原代谢的指标。

但由于这项指标与钙的摄入有关,还受膳食、饮水量及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也不能通过测定尿钙来全面反映人体是否缺钙。

三、骨密度检测:

相对来说,骨密度检测是几种测定中较为准确的一种,可以反映骨中的缺钙程度,以及人体的钙储备情况;医院的双能量骨密度测定、超声波骨密度测定、CT骨密度当量测定这些是目前被认为较为可靠的测定骨密度的方法。

四、X光片:

X光片主要用于辅助判断儿童佝偻病、老年人因缺钙导致的骨病变等严重缺钙情况下的结果型印证判断。

上述四种检查手段,方式不一,各有利弊,但都会在某一方面反映出身体缺钙的程度,因此,专业医生会根据缺钙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日常症状,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从而互相印证,最终通过检测结果来判断缺钙患者缺钙的程度、原因,以此来确定诊疗方案。

比如:对于婴幼儿,重点检测的可能就是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以此来准确的知道孩子是否有钙吸收障碍的问题,因为婴幼儿肠胃功能偏弱,吸收能力较差。

对于老年人来说,重点检测的则可能是骨密度,因为根据我国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来看,中老年人缺钙的概率非常大,而且骨质疏松的可能性非常高。

而对于青壮年来说,都有繁重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要多做几项检查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缺钙。

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每年要做一次骨密度检查,医院的同一台机器上检查,这样才能做到及时预防和提前干预。下几篇小编将重点介绍补钙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补钙的误区,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s/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