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和“抗佝偻病维生素”。
正常人体每天需要维生素D为-国际单位。维生素D除了经典的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直接参与调节人体多个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人体一旦维生素D缺乏,易患多种疾病。
维生素D的分类
维生素D有多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
较密切的是: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
D2是植物经过光照产生,与人体亲和力弱,
D2生物效应是D3的30%-50%。
D3人体皮肤光照下产生,亲和力强,
D3生物利用率高,疗效更好。
维生素D的来源
人类为什么如此缺乏维生素D?
阳光是人体维生素D合成的主要来源,只要充分的阳光照射就能获得机体需要的维生素D。
人类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皮肤合成能力较弱等都是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膳食补充不足也是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缺乏维生素D的三类重点人群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分期症状
佝偻病初期:烦躁不安,夜惊夜啼,多汗,枕秃。
佝偻病激期:方颅,囟门迟闭;出牙晚,牙不整齐,容易龋齿;鸡胸,漏斗胸,肋骨外翻,O型或X型腿,免疫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
佝偻病恢复期: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肌张力恢复。
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版《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儿童版)》
预防维生素D缺乏:
母乳喂养者应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D—IU(1-2粒)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每日口服-IU(2-3粒),
3个月后改为每日IU(1粒)。
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每日口服VD-0IU(5-10粒),
1个月后改每日IU(1粒)
维生素D缺乏---孕期、哺乳期女性
国家科技部“计划”数据:75%的孕妇缺乏维生素D
孕妇:四肢无力,下肢浮肿,腿抽筋,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难产,早产,流产。
胎儿:脑,骨骼及免疫功能发育障碍。
新生儿:哮喘,湿疹及Ⅰ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年,国家卫计委全国佝偻病D防治科研协作组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
胎儿期的预防:
应于妊娠3个月后开始每日补充VD-IU(2-3粒),
同时服用钙剂。
维生素D缺乏---中老年人
中科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人群血液维生素D整体水平较低,缺乏和不足率达93.6%.
骨组织量减少,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
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危害
年卫生部《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
据统计,我国中老年骨质疏松人口已达到万。中老年人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年中华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版》建议:超过50岁后每日口服足够的钙剂mg及足够的维生素D-IU(2-3粒)。国家卫生部规定“D+钙”是预防骨质疏松基础措施,是必须的治疗手段。
维生素D在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中的临床路径
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九类疾病
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各种疾病
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各种疾病
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九类,二十六种疾病
维生素D和骨化三醇区别?
温馨提示:维生素D最高耐受剂量(中毒剂量)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页:
一般成人一日~1IU维生素D3(粒-粒)
儿童一日0~IU维生素D3(50粒-粒)
婴幼儿每日IU维生素D3(13粒)
连续服用数月可能达到最高耐受剂量。
VD中毒表现: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皮肤瘙痒,口唇干裂,发热头疼,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药物相互作用
1.镇静类: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可灭活VD的活性,减弱VD的作用
2.铝镁类:硫糖铝,颠茄铝(斯达舒),铝碳酸镁(达喜)可减少VD的吸收。这两类药物和VD同用要增加VD用量,并避免同时服用。
3.洋地黄类:地高辛,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可引发心律不齐
4.利尿剂:双克,氢氯噻嗪,可发生高钙血症
5.大量含磷药物与本品同用可发生高磷血症
这三类药品应避免和VD联用
更多活动请进店咨询
么!么!哒!
康寿城区活动门店地址
康寿医药——温州商城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