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保门诊
经常会有很多新手妈妈焦虑地问
“医生,我家宝宝每天晚上都要哭闹不安,搞得一家人精神疲倦,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一般来说宝宝夜啼可能有以下几项原因:1.佝偻病。2.肚子胀气或肠绞痛(小婴儿比较多见)。3.饿了,尿了,温度高。4.不舒服,感冒。5.其他:长牙期等。
原来宝宝夜啼有可能患了佝偻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宝宝夜啼常见的原因之一——佝偻病
佝偻病,即营养性佝偻病,是儿童保健科最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是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或)钙摄入量过低,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常见临床表现(1)非特异症状:夜啼、易惊、烦闹、摇头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及多汗(跟天气无关)(2)骨骼病变:6个月内可见颅骨软化,前囟边较软(乒乓感),6个月后可见方颅,还可出现肋串珠、肋膈沟、手、足镯、漏斗胸、鸡胸、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甚至脊柱畸形等。(3)其他系统改变如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并使感染加重。
临床上如果宝宝出现1、夜啼、烦躁不安、易发脾气2.头发稀少,枕秃3.出牙晚(13月未出牙)或出牙不齐(3岁前出齐20颗乳牙)4.囟门迟闭(2岁未闭)5.方颅、鸡胸、肋外翻、“X”、“O”型腿6、身材偏矮小7、免疫力低下,易生病8、出汗多,跟天气无关,那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佝偻病了。
(方颅)
(手镯)
(鸡胸)
(O型腿)
(X型腿)
问
佝偻病应该如何治疗呢?
除规范补充维生素D治疗外(请先咨询医生),不同年龄儿童还应注意饮食(及时添加辅食:强化铁米糊、蛋黄、肉泥等)、保证奶量(1岁内:约-ml/天,1岁以上,ml/天左右),坚持日光浴,不能过早的坐(建议满6月训练坐)、立、行(10月训练扶站或1岁学行走),通过体育锻炼、主动或被动运动来矫正骨骼畸形,有些骨骼畸形需要借助支具矫形,严重畸形者需经外科手术矫治。
建议补钙与补维生素D同时进行。钙可从膳食摄取,或额外口服补充钙剂(具体剂量请先咨询医生)。
问
如何预防佝偻病呢?
专家建议:
(1)坚持户外活动,平均1-2小时/天(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夏天要注意不要大太阳暴晒哦,不要晒面部和眼睛);
(2)婴儿出生应该尽早(生后15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IU/天。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IU/天,连用3个月后改为IU/天。
(3)关于钙:我国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推荐:0-6月龄和6-12月龄婴儿适宜摄入量:mg/d和mg/d(常规奶量-ml/天可满足,有吸收不良者例外);1-18岁人群元素钙推荐摄入量-mg/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