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百事通宝宝夜惊盗汗,应注意佝偻

宝宝夜惊、盗汗,应注意佝偻病

广医院儿童康复科陆雄燕

0~2岁的婴幼儿晚上容易惊跳、吵夜、夜间盗汗、摇头,并出现枕部脱发(枕凸),有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表现,新手爸妈们要注意了。很多家长误以为是正常表现而未加以重视,直到出现肋弓外翻、鸡胸甚至下肢畸形方来就诊,错失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机。

广医院洪梅副主任医师为家长答疑解惑:

一.认识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二.佝偻病的好发人群

2岁以下的婴幼儿好发佝偻病,日照时间短的北方发病高于南方。

三.佝偻病的病因

1.来源于母体的维生素D不足

母孕期保健医师发现: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母亲未补充者,新生儿的维生素D低于正常水平,早产、双胎更易于发生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雾霾影响、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3.生长速度过快

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追赶性生长发育速度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4.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如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三.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1.初期(早期)

1.初期(早期):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枕秃等。

2.活动期(激期)

6月龄以内婴儿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有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鸡胸样”畸形。1岁后形成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

肋缘外翻

鸡胸胸廓畸形

漏斗胸胸廓畸形

佝偻病O型腿、X型腿

3.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

4.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鸡胸、漏斗胸等。严重的胸廓变形可影响孩子的心肺功能,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下肢畸形造成步态异常、平衡功能及协调运动功能下降,容易跌倒外伤。骨骼畸形还给孩子造成自卑感,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洪梅副主任医师温馨提示各位家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导致儿童骨骼畸形,佝偻病的预防是关键,确保2岁以下婴幼儿每日获得维生素DIU:

1.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足月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IU/日;均补充至2岁。即便夏季阳光充足时,也不宜减量或停用维生素D。

2.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碳酸钙颗粒。

3.人工喂养婴儿每日奶量小于ml的,应当补充维生素DIU/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h/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