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4.需要量增多。
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
5.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护理措施
1.户外活动
生后2~3周后即可开始,冬季也要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让紫外线能够透过。
2.补充维生素D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早坐、站、行;避免久坐、久站,以防发生骨骼畸形,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5.预防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叉感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