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日
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和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问世。年他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
安徒生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年春出版。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年完成。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至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瑞典风光》()、《西班牙纪行》()、《访问葡萄牙》()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年写的《小传》()、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活还是不活》()、《幸运的贝儿》()等。他在《柳树下的梦》()、《依卜和小克丽斯玎》()、《她是一个废物》()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皇帝的新装》、《夜莺》、《豌豆上的公主》、《园丁和主人》等等。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作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
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除了精神食粮,家长也要注意下危害孩子健康成长的潜在因素。
维生素D,就是儿童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补充的重要营养素。要深刻理解维生素D对孩子的作用,就要先了解维生素D与哪些儿童疾病有关联。
这些疾病都与维生素D紧密相关
佝偻病
佝偻病又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在生长发育期间,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质软化病。多发生在婴幼儿,也可发生在青春发育期。据年国家流行病学调查,3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20.8%。因此,佝偻病是小儿的常见病,且北方城市的发病率更高。宝宝患佝偻病后,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波及到成年后的健康。
佝偻病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佝偻病发病的初期,孩子会出现夜惊、多汗、易激惹、烦闹、枕秃、发育迟缓(囟门迟闭、出牙晚)等症状,也会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到了激期,病情继续加重,会出现方颅、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手足镯、X/O型腿等骨骼发育畸形。由佝偻病导致的身材矮小,肢体弯曲畸形等会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体型美观和行动能力,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病和骨折的风险。
补充维生素D,是防治佝偻病的关键,在维生素D充足时,钙摄入较少的儿童,也不至于发生佝偻病。但在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补充钙也不能预防佝偻病。我国把佝偻病防治列位于小儿四病防治之首,足以证明预防维生素D缺乏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湿疹
小儿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在秋冬季常发,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维生素D与小儿湿疹有着密切关联。美国科研人员发现,每日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儿童湿疹。还有研究发现,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越低,新生儿患湿疹的风险越高。
过敏
儿童过敏是机体受抗原性物质(也称过敏原),如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寄生虫等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皮肤病。
由美国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经过对多位儿童调查得出,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儿童易发生过敏。
研究还发现,体内维生素D不足的孩子发生花生过敏的几率是维生素D充足孩子的2.4倍。研究人员建议,儿童每天应至少摄取国际单位维生素D。
流感
每到流感高发的季节,处在发育期的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加之他们好动贪玩接触细菌更多,患流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早在年3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之《维生素D骨骼外研究进展》(向伟著)就提到了:女性每天口服IU维生素D,一年中上呼吸道感染危险性减少90%,学龄儿童每天口服IU维生素D,从11月份到来年3月份,A型流感发生危险性降低50%。
青少年高血压
由于肥胖、遗传、饮食失调、学习紧张和缺乏运动等因素,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得上了高血压。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的青少年,患高血压和高血糖等疾病的风险是其他青少年的两倍以上。此外,他们罹患以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是其他人的4倍。而维生素D可以帮助降低血压的机理简单来说就是:维生素D常被颈部甲状腺上的副甲状腺所利用,这些腺体能分泌出调节体内钙水平的激素,而钙有助于降低血压。
除了以上列举的青少年易发的疾病,还有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要归结到补充维生素D上来。比如很多时候孩子看似“缺钙”,实则缺的却是维生素D!
比如,孩子出牙晚、晚上睡觉不踏实、语言能力发育迟缓,这些症状经常被家长误读为缺钙的症状而盲目给孩子补钙,不但导致孩子无法吸收,还对孩子娇弱的肾脏造成了损害。一般情况下,科学喂养的宝宝前6个月不需要额外补钙,母乳完全能够满足宝宝对钙的需求,宝宝出现种种看似缺钙的症状,绝大部分是因为缺乏了决定钙吸收效率的维生素D。
怎么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
在讨论如何补充维生素D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为什么孩子尤其是婴幼儿特别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理论上讲,婴幼儿可以通过晒太阳,帮助体内合成维生素D,但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维生素D需要具备很多前提条件:要求孩子的身体充分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至少要2小时以上;皮肤要直接接触紫外线,穿着衣服或隔着玻璃都是起不到作用的。
而小宝宝的皮肤娇嫩,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灼伤皮肤,而且增加了成年患皮肤癌的几率,家长们如何忍心?加上空气污染,北方冬春两季、南方梅雨季节导致日照不足,在室内玻璃会阻隔大部分的紫外线,因而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量非常有限。所以,任何季节,宝宝即使晒太阳,也不要忽视维生素D的补充。
每天给孩子补充多少最科学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