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吃能睡,去不去做儿保都无所谓!在他们印象中,儿保就是量下身高体重头围什么的,自己在家也可以完成,或是觉得儿保医生检查不到5分钟,能有个啥用?索性就不去。
其实这都是因为家长对“儿童保健”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为什么要做儿保?儿童保健“保”什么?不同月龄的宝宝,儿保要做哪些检查?
小伽医院儿童保健科连大华副主任医师为我们解答相关疑问!
为什么要做儿保?其实,做儿保不是去看病,而是让儿保医生检查宝宝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何,有没有一些潜在的问题。
国内医疗机构的建议是小于6月龄的宝宝每月体检一次,6-12月龄的宝宝每两个月体检一次,1-2岁的宝宝每3个月体检一次,2-3岁的宝宝每半年体检一次,3周岁以上的宝宝每年体检一次。
如果宝宝没有严格按照推荐的时间进行体检,则可以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比如一个宝宝在7月龄进行了儿保,则可以在2个月后(9月龄)进行下一次的儿保。
特殊情况下,如高危儿,或者还没到儿保时间,但家长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因此感到焦虑、需要医生的科学指导建议时,也可以相应增加儿保次数。
儿保“保”什么?不少家长并不重视儿保,认为只是测身高、体重、头围,但实际上,儿保不仅有体格发育的监测,还有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个人-社会能力的评估,系统问诊和查体,以及一些针对性检查。儿保医生会整合上述信息,及时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偏离,帮孩子排查健康隐患。
例如通过对孩子的体格测量,可以评估营养状态;通过行为观察看看孩子是否有发育迟缓、视力异常、听力异常、孤独症等问题;通过血常规筛查贫血,通过视力检查仪筛查视力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治疗或转诊到相应专科进行干预,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
儿保医生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育儿指导建议,比如睡眠问题、情绪问题、饮食习惯问题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疾病,但却会给家长带来极大的困扰,有了儿保医生的科学建议,家长在带娃路上也会更轻松。
此外,儿保医生除了评估孩子目前的状况外,也会告知家长下一阶段孩子的养育注意事项,让家长在应对孩子发育过程中新的问题的时候不再走入“歧途”。
不同月龄该做哪些儿保检查?连大华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儿童保健并不是婴幼儿的专属,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需要做儿保。医院儿童保健科我们制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保健项目,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例如,在宝宝医院完善听力筛查及新生儿筛查,如结果异常则需要在1月龄儿保就诊时与医生复核和复查,这主要是为了发现先天性耳聋及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2月龄儿保就诊时需要重点评估宝宝的髋关节发育情况,通过臀纹是否对称、髋关节外展是否受限、双下肢等长与否进行临床筛查等,因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现越及时,治疗方法越简单,效果也越好。
而6月龄儿保的血常规检查必不可少,这有助于了解宝宝是否出现缺铁、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及类型。
除此之外,像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营养不良、肥胖、食物过敏以及各类骨骼肌肉问题(如佝偻病、斜颈、足内翻等),都可以通过儿保早期发现治疗或者及时转诊干预,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对宝宝来说,定期做儿保是非常重要的,宝宝出生后各个系统功能发育都很不健全,身体素质较弱,免疫力抵抗力较差,健康状况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诱发疾病以及心理行为问题。
医院儿童保健科集结了众多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资深儿童保健专家,如:连大华(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副主任医师)、杨式薇(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专家)等,提供个性化、顾问式服务的医学保健指导,保障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帮助儿童避开常见疾病的困恼,让儿童的潜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有了定期的儿保检查和医生的专业建议能更好的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给孩子更好的守护!
福利时间到点击↙在线一对一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