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方法儿科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新学期开学在即,温州医科大学儿科教研室开启了全新教学模式。

年以来,温州医科大学逐渐顺应现代化医学教育“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互联网赋能教学”的趋势,根据儿科学课程目标和专业特点,对儿科学课程教学进行的全新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基于“ECHO”混合教学的新路子。ECHO主要包含4各环节,E(Electronicclassroom)即通过线上课程学习知识,C(Consolidatingknowledgeoffline)指通过线下课程凝练知识,H(Handleproblemsonline)即通过在线答疑巩固知识,O(Offlineintership)为通过临床见习运用知识。ECHO表意回声、回响,寓意通过“线上视频-线下讨论-临床观摩”三个部分和相互依托的四个环节,体现“学生为主、师生互动、实时反馈、提升能力”的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全新的授课模式,近日,儿科集体备课会召开,会议由儿科教研室副主任高志伟主持,教研室主任樊慧苏监督,教学秘书、教学干事、所有儿科学任课老师、新开课老师等10余人参加了会议。

儿科教研室主任樊慧苏首先肯定了既往的教学工作,再次强调了儿科学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指出对授课老师教学水平和知识的引导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专业课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满足新时代专业教育的要求,着重指出将课程的思政教育和“初心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儿科教研室副主任高志伟随后对-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来详细的部署,传达本学期儿科教学的安排,并且详细解读了教改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全新的考核过程,一起学习了温医大教改后的教案和PBL课件制作的模式,强调各授课老师应紧扣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见习带教的工作开展和评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开课教师试讲

最后,杨华飞、付小丽2名新开课的教师分别进行了课程试讲,樊慧苏、高志伟、林建军、徐勇等分别对他们进行了能力认定和点评。付小丽讲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现实拍摄的小视频导课,柔美的声音,清晰的思路,杨华飞讲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通过图片精彩的导课,层层深入的引导,及精美课件的制作均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来源

儿科教研室

作者

杨华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ss/1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