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考试丨主管护师5大考点含名师微课

考点一

儿科护理学

小儿保健

预防接种

小儿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01

一般反应:

又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接种后数小时到24小时左右,注射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有时还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红晕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局部反应一般持续2~3天。如接种活菌(疫)苗,则局部反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

(2)全身反应:一般于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多为中低度发热,持续1~2天。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但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5~7天)才有体温上升。此外,还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个别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散在皮疹。

多数儿童的局部和(或)全身反应是轻微的,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水。局部反应较重时,用干净毛巾热敷;全身反应可对症处理。如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医院诊治。

02

异常反应:

发生于少数人,临床症状较重

(1)过敏性休克:于注射免疫制剂后数秒钟或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惊厥、大小便失禁以致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此时应使患儿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给予氧气吸入,并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2)晕针: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儿童在空腹、疲劳、室内闷热、紧张或恐惧等情况下,在接种时或几分钟内,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等症状,重者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知觉丧失。此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必要时可针刺人中、合谷穴,一般即可恢复正常。数分钟后不恢复正常者,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每次0.5~1ml。

(3)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于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可痊愈。

(4)全身感染:有严重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性免疫功能遭受破坏者,接种活菌(疫)苗后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考点微课

小儿计划免疫—陈向韵

考点二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患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措施

01定期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带患儿定期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光照射。活动时间从数分钟增至1小时以上。夏季应避免太阳直射,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活动时开窗。

02补充维生素D:

(1)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肝、蛋、蘑菇等。

(2)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早产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VitDIU/d,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VitDIU/d,补充至2岁。夏季户外活动增加暂停或减量服用,注意中毒表现,如遇过量立即停服维生素D。

0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避免过早、过久地坐、站、走,以防发生骨骼畸形。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04加强体格锻炼:

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X”形腿按摩内侧肌,矫正畸形。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用矫形器具。

05预防感染:

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避免交互感染。

05健康教育:

(1)给孕妇及患儿父母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护理知识,鼓励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晒太阳,选择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宣传母乳喂养,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IU,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加强户外活动,给予预防量维生素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

(2)指导户外活动、日光浴、服维生素D及按摩肌肉矫正畸形的方法。

考点三

儿科护理学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麻疹

患儿麻疹的护理措施

01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酒精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体温超过40℃以上时可用小量的退热剂,以免发生惊厥。

02皮肤黏膜的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和皮肤清洁,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动作应轻柔,防眼损伤),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眼睛干涩。及时评估透疹情况,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需防烫伤,以促进血循环,使皮疹出齐、出透,平稳度过出疹期。

03饮食护理:

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喂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04预防感染:

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多喂白开水,可用生理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含漱。

05观察病情变化:

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了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

06预防疾病的传播:

(1)隔离患儿:对患儿宜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暴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必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人群: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日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病人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接触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免于发病,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有效免疫期1~8周。

考点微课

患儿麻疹的护理措施—陈向韵

考点四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肺结核

肺结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核菌:属分枝杆菌,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

01特点:

(1)生长条件与速度:结核菌为需氧菌,其适宜温度为36℃左右,适合酸碱度为pH6.8~7.2,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15~20小时、在培养基上需4~6周才能繁殖成明显的菌落。

(2)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环境能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7小时、5%~12%来苏接触2~24小时、70%酒精接触2分钟或煮沸5分钟均能被杀灭。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易的灭菌方法。

(3)菌体三种成分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结核菌菌壁含有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三种复合成分。在人体内蛋白质可引起过敏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菌体类脂质能引起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而形成结核结节;多糖类则引起某些免疫反应(如凝集反应)。

(4)耐药性:耐药性有两类,一为先天耐药,为结核菌在自然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而出现的少量天然耐药菌。单用一种药物可杀灭大量敏感菌,但天然耐药菌却不受影响,继续生长繁殖,最终呈优势生长,使该药物治疗失败。一为继发耐药,为结核菌与抗结核药物接触一定时间后逐渐产生的耐药,如单用异烟肼治疗3个月,痰菌约有70%耐药。

02分型:

结核菌分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种类,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

考点五

内科护理学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艾滋病

艾滋病的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

2.休息:病情恶化期间严格卧床休息,好转后可活动。

3.饮食:给予适合病人口味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不能进食者补充液体、电解质等。

4.对症护理:

①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因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③长期卧床病人应注意预防压疮等等。

5.药物治疗的护理:

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ZT,该药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应定期检查血象。

考点微课

艾滋病的护理措施—徐德颖

未完待续

——更多考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6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