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彩虹论坛”-架起医学-基因检测和咨询-遗传机制研究的桥梁第期,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徐潮主任给大家分享了“低磷佝偻病的诊治进展”。精华速递:低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Rickets)是儿童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发病率约为1:25,,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原因致使肾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障碍,大量磷从尿中丢失,导致血磷降低和骨矿化障碍所致的一组骨骼疾病。典型表现为:佝偻病的骨骼异常、低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血症。成人期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活动受限、骨痛、多发病理性骨折、身高变矮。该病致畸、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低磷性佝偻病有多种遗传方式(如图),包括X连锁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XLH),如PHEX突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DHR),如FGFR3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RHR),如ARHR1由DMP1突变导致;ARHR2由ENPP1突变导致;ARHR3由FAM20C突变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血磷高尿钙性佝偻病(HHRH),如SLC34A3突变等。其中X连锁显性遗传最为常见。生化特点显示血磷低,血钙与镁正常或稍低,血钙磷乘积降低,血碱性磷酸酶活动期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正常或稍高,1,25(OH)2D3常较低,25(OH)D可正常或偏高;尿磷增多,尿钙与镁正常或稍低。值得注意的是,低磷性佝偻病患者血液中FGF23水平显著升高。FGF-23是一种重要的调磷因子,可抑制肾脏II型钠磷共转运体的表达,减少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排泄;同时,FGF-23还可下调CYPB(编码1α-羟化酶)和上调CYP家族(编码24羟化酶)基因的表达,减少1,25(OH)2D3的合成并促进其降解,从而导致血1,25(OH)2D3水平下降,肠道对磷的吸收减少,血磷降低。X线片可见四肢长骨呈X型腿或O型腿、干骺端杯口样或毛刷状改变,骨密度普遍减低、骨小梁模糊呈毛玻璃状等。致病基因突变检查可帮助与其他骨骼畸形疾病相鉴别。目前低磷性佝偻病主要治疗包括磷酸盐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补充,合并严重骨骼畸形的采取外科对症治疗。靶向FGF23的单抗—Burosumab于年4月FDA批准上市;关于XLHR儿童的临床试验先后发表于NEnglJMed和Lancet。Burosumab可使患儿血磷水平明显增加,显著改善患儿佝偻病的严重程度,但价格昂贵缺乏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讲者介绍“小彩虹论坛”-架起医学-基因检测和咨询-遗传机制研究的桥梁
白癜风专家新春会诊白癜风诚信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