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磷也能引起佝偻病

专家简介:

徐潮,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医博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肾上腺学组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临床罕见代谢病分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杰出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罕见疾病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垂体与肾上腺疾病、痛风、肥胖症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肾上腺及性腺疾病、内分泌遗传性疾病(遗传性低钾血症、低磷性佝偻病、性发育异常等)的精准诊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第二位),中华医学会及省市级科研基金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七位),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三位),威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首位)。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

囟门闭合晚、鸡胸、O形腿,怎么会事?

缺乏维生素D和钙,患了佝偻病。

没错,上述症状都是佝偻病的典型症状,但佝偻病却不一定都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引起的,缺磷也能引起佝偻病。前者被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佝偻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后者被称为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佝偻病中罕见的一种。年我国出台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就收录了该病。

被耽误治疗的母子

淄博人李权(化名)从小就有骨骼畸形和各种不适,反反复复求医,也没有明显好转。近年来,骨痛和疲乏感日益剧烈,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去年,他慕名来到医院内分泌科。接诊医生、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副主任医师徐潮发现:李权O形腿明显,血液磷含量低,尿磷增加,母亲亦有类似病史。在科主任赵家军教授的指导下,初步怀疑为低血磷性佝偻病,经过基因检测后确诊为该病。

听起来,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诊断过程并不复杂,也不困难,为什么李权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得到准确的诊断呢?

徐潮分析说,低血磷性佝偻病是发生于儿童期的代谢性骨病,据《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该病发病率约为1:,我国目前还没有该病的发病率统计。很多医生,医院的医生,几乎都没有见过该病,诊断时考虑不到也很正常。就李权这个个案来说,年龄也是一个很大的干扰因素,佝偻病一般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李权都快30岁了,远远过了发病时间段。

给予口服磷酸盐治疗后,李权骨痛、乏力等症状逐渐消失,浑身自在轻松多了。孝顺的李权想到了母亲,决定让她也喝喝看。结果天遂人愿,他母亲的病情迅速缓解,已卧床多年的她开始能够重新下地走路。

说到此处,徐潮的语气里有为医者的自豪,也有遗憾。他说,如果李权的母亲能够早些得到确诊和治疗,病情不至于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生活质量可能要比现在好得多。早发现、早治疗对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像李权母子这样,到了成年才确诊,既使后续的治疗再规范,已经出现的骨骼畸形等损伤也难以修复。

重要的产前筛查

缺磷为什么会像缺钙一样导致佝偻病呢?

磷和钙都是人体骨骼重要组成部分—无机盐的主要成分,共同决定着骨头的硬度。它们的含量一旦不足,骨头就会像房屋的框架缺少钢筋一样,强度不够,无法支撑起人体,而带来畸形等一系列症状。

低磷的主要原因是人体的磷代谢发生了异常,经肠道吸收的磷减少,而经肾脏等排出的磷增多。所以,低磷性佝偻病也被定义为代谢性骨病。

徐潮解释说,该病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遗传性,李权这个病例就很典型,母亲与他有类似的症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虽然也是自幼起病,有典型佝偻病的表现,但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通常血钙水平显著降低,血磷正常或偏低,尿钙、尿磷水平均较低,与低磷性佝偻病不同。

遗传性这个特点使产前筛查成为预防低磷性佝偻病最有效的措施。低磷性佝偻病患者一定要进行遗传咨询,明确下一代的患病风险。妊娠时应在产前做一下专门的筛查,看看胎儿有没有遗传致病基因,如果有,尽早采取措施。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有患低血磷性佝偻病的,也属于高危人群,最好能主动做一下基因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预防,避免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可能。

追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目前,低血磷性佝偻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联合服用磷酸盐和维生素D。鉴于人体代谢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过程,患者需要每天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服药一次,一天共要服用5~6次,每次十几到几十毫升。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患者无需住院,回家自行服药即可。缺点是磷酸盐口感太差,难以下咽,患者很难完全遵照医嘱执行。特别是对幼小患者来说,即使混入大量的果汁,也喝不下去。另外,磷万一摄入过多,还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脏钙化等疾病,副作用也比较明显。

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徐潮和医院儿科合作,收集了43例低血磷性佝偻病病例,开展了基因和分子层面的研究。

徐潮说,目前已经报道过、能导致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突变基因大约有6个,但在他们收集的43个病例中,有两例没有找到这6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这说明很可能存在着能够导致该病的新的突变基因。找到突变基因对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精细化诊治和预防意义重大。就治疗来讲,携带不同突变基因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尽相同,治疗方案应有所差异,才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预防来讲,突变基因库越完善,产前筛查的准确率越高。

他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弄清楚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人体分子层面的反应,为开发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关于我们』

家庭健康,为健康加油!

◎觉得不错?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向我们投稿:发送文章到jtjkzz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白癫疯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