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Yuki
本文首发小十点
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一句话,不知道让多少求好心切,望子成才的父母,倍感压力和焦虑。
1岁女宝突发血尿,医院后才检查出来,孩子的双肾长了9粒结石,双肾出现不同程度肾积水,险些没命。
原来,孩子的父母担心孩子长不高,焦急于孩子不长牙,就开始了给孩子疯狂补钙。幸好孩子最终没事,顺利出院。
想把所有最好的给孩子,这无可厚非,但是凡事皆有度。
关于孩子补钙一直都是谣言的重灾区,这次的新闻也给众多新手爸妈敲响了警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育儿知识有多么重要。
1孩子有这些表现,不是因为缺钙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的第一年,状况频频。
不少新手爸妈在手忙脚乱之时,把宝宝一些看似异常的表现,都归结于缺钙了。
但是,单凭这些表现不能判定宝宝缺钙。
枕秃不是缺钙
婴儿的胎发会生理性脱落。宝宝经常躺着摇头加上流汗,后脑勺的头发就会脱落得更快,就发生了枕秃。当宝宝学会坐了之后,情况就会改善。
头发发黄,细软不是缺钙
1岁内的宝宝毛囊细胞没有发育完全,胎毛细而软,没毛病。1岁以后宝宝的头发,就会如你所愿,慢慢“茂盛”起来。
牙齿长的慢不是缺钙
牙齿长得慢跟遗传,喂养方式(加辅食后,辅食过份精细),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并且牙齿萌出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跟缺钙没什么关系。
关于牙齿健康往期文章,可点击→这件事关系孩子一生的健康,90%的妈妈却没做好
出汗多不是缺钙
排除掉病理性出汗,大部分生理性出汗都是因为周围环境温度高或者给宝宝穿戴过多,所以穿戴适宜很重要。
关于穿衣往期文章可点击→气温骤降,宝宝怎么穿衣才能少生病?精确到每一度的建议
频繁夜醒不是缺钙
3个月内的孩子大多数是活动性睡眠,睡眠比较浅。月龄4个月后,宝宝自主睡眠的能力相应提高。此时要做的不是补钙,而是定时喂养,减少奶睡,尝试让孩子自主睡眠,做好睡眠引导。
可点击哄睡往期文章,可点击→哄睡累死娘?还不是因为你没学会这几个方法
爱摇头不是缺钙
排除耳朵的疾病,让宝宝难受摇头之外。大部分的摇头都是宝宝自己跟自己玩,是一种短期的自我安慰行为。
摇头可以刺激宝宝的前庭发育。等宝宝再长大一点,有更有意思的游戏可以玩,就会减少摇头。
囟门闭合晚不是缺钙
一般宝宝的前囟在12月~18月会闭合,最迟2岁前会闭合。而囟门闭合晚则有可能是佝偻病或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又称呆小病),而不是缺钙。
肋骨外翻不是缺钙
肋骨外翻是宝宝胸廓发展的正常现象,特别是偏瘦一点的宝宝会更明显,并不是缺钙。
盲目将宝宝的身体上的各种表现,归咎于缺钙是草率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观察,多记录,但是别瞎担心。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不要增加自己的焦虑。
2这些检测孩子缺钙的手段,靠谱吗?骨密度检测
现在的医学观点普遍认为,骨密度检测对婴幼儿来说,意义不大。骨密度检测也不是婴儿常规检查项目。
首先,骨密度检测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测量骨质疏松,检测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
该项检测更适宜的人群为老人。
其次,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大,且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检测出的数值是容易浮动,存在偏差。
再者,对于成年人来说,检测出来骨密度偏低,说明骨骼可能缺钙;但是对于正在急速长身体的孩子来说,骨密度偏低恰恰是孩子正常生长的信号。
检测出来的数值偏低:
说明了骨骼中的钙质多用于促进骨骼生长,腾出空间让更多的钙质进入骨内。如果骨密度正常了,反而说明孩子生长情况缓慢。
微量元素
为什么不做微量元素检查?
1.检测结果不准
检查的方式有:毛发,取手指血,静脉血。本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肉,肝脏等中,极少数存在于血液中。
2.国家已经叫停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年已经发布通知:
“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
3孩子到底缺不缺钙,怎么补?毋庸置疑,人体是需要钙的。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版中指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钙元素适宜摄入量不同(mg为毫克)
0~0.5岁一天钙元素适宜摄入量为mg
0.5~1岁一天钙元素适宜摄入量为mg
1~4岁后一天适宜钙元素摄入量为mg
ml的母乳大概含钙mg,足够满足一岁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乳中含有的钙吸收率较高,能达60%~70%。
奶粉中的钙含量,从成分表就可以看出。配方奶中钙的吸收率较母乳难吸收,故含量普遍比母乳高。
1岁以前的宝宝主食是母乳或者配方奶,6个月后宝宝开始吃辅食,钙的来源就更广了。
所以,想要1岁内宝宝不缺钙,哺乳期的妈妈第一件事不是去替选购钙剂,而是自己多喝牛奶。混合喂养或者奶粉喂养的孩子注意每天的奶量喝足。
1岁后孩子每天保证~ml的奶量,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
我们大众认为的缺钙,其实是维生素D缺乏症,也就是佝偻病。
人体中的钙,99%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
维生素D的功能是促进钙吸收。
前面说了,母乳或奶粉中都有钙,就不用额外给孩子补钙剂。
需要补充的是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D在母乳中的含量很少。且通过光照来获得维生素D实在有限。
我国儿科协会建议:
从出生14天后~1岁内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天补充维生素DIU(约等于10μg),1岁后建议补充维生素DIU(约等于15μg)
至于混合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来说,可以看奶粉成分表中的ml冲调液中含有维生素D的含量,来计算每天补充维生素D的量是否足够。
总结
1.除了早产的宝宝,低重儿,大部分的1岁宝宝是不容易缺钙。
2.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尤其注意补充维生素D,1岁内每天补充IU,1岁后补充IU。
3.只要孩子的饮食中含有的钙足够满足孩子的需要,就不用额外补充钙剂。
如果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不分剂量,不分年龄,不分钙剂给孩子补钙。会导致孩子发生便秘,增加肾结石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独一无二的。
他们在父母的怀抱中跌跌撞撞地长大,或许这个孩子学说话慢一点,或者那个孩子走路慢一点。
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喂养上,多“长”一点心。在孩子的身高,长牙慢等,少一点攀比的功利心。
放下焦虑,尊重孩子成长的速度,用爱和耐心陪伴在孩子身边,静待花开。
参考资料:1.冯雪英,单延春母乳中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2.鲍秀兰宝宝骨密度太低就意味缺钙吗?
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版
4.
张思莱-作者-
Yuki,本文首发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集结专家及辣妈,让带娃变得轻松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