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典的十首词,旷达洒脱,道出人生最高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

世人都爱苏东坡,爱他的豁达乐观,爱他面对坎坷时的云淡风轻,爱他身上闪烁着的鲜活的生命力

要问宋朝诗词第一人,毫无疑问是苏轼,是当之无愧的的宋词第一人。

分享了苏轼经典的十首诗,今天再品读苏轼经典的十首词。

0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这首词作于公元年,当时苏轼在密州。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苏轼和弟弟苏辙已七年没有团聚了。此刻,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咏月名篇。

这首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落笔潇洒,情景交融,境界高远,充满哲理。这首传世词篇独具特色,脍炙人口,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留有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不强求、不执着,凡事随缘而安。

0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不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微凉的春风吹醒我的酒意,身上略微感到一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从前那些风雨潇潇的情景,不如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这首记事抒怀词作于公元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已经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第三年。词人与朋友出游,突遇下雨,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缓步而行,吟咏出这首著名的《定风波》。

“竹杖芒鞋”行走在雨中本是生活艰辛的表现,而苏轼却活的潇洒、从容和悠闲。在经历风雨后,终于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这是何等超脱的境界。

人生漫长,难免遭遇磨难和打击。希望你在逆境中保持坦然和豁达的心态,笑傲前行,将一切交给时间。相信雨过天晴,曙光即将到来。

0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十年后,王弗去世,苏轼受到很大的打击。

这首词写于公元年,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王弗,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作品采用白描的手法,如数家常,娓娓道来,抒发着对亡妻无尽的哀伤和思念。全文情感真挚,字字肺腑,自然而深刻,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04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是一首纪游词。公元年,苏轼在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这首词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色彩清丽,境界开阔,生动的画面寄托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其中“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轼历经艰辛后的人生感悟,对于诗人而言,看淡烟疏柳,品蓼茸蒿笋,才是人生真正的味道。

05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公元年,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蛮荒之地岭南的宾州。王巩被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年,王定国奉旨回京,宴请苏轼,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岭南的生活应该不怎么好吧?”柔奴答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苏轼惊讶于柔奴的超然豁达,感动之余,挥毫写下了这首《定风波》。

这首词,语言明洁流畅,简练而传神地刻画了柔奴美好的品行,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能够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豁达的胸怀。

“此心安处是吾乡”至今仍被广为引用,这句话不仅安慰了苏轼,也抚慰了许多人的心灵。

给自己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06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公元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而作。

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人生的超旷之思。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人生本过客,一路前行,一路随缘。在有限的时光里,学会用随缘的心态去面对尘世的起伏和沉浮,用真挚的情怀成就自己的人生。

0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公元年,苏轼谪居黄州,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看着奔腾的江水,作者感触良多,于是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怀古词。

这首词,是怀古词中的千古绝唱,它的豪迈与气势,少有诗词可以比得上。

08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公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第二年八月,他下令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公元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下片触景生情,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借景抒情,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把握美好的时光和年华,珍惜当下,不负流年。

0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词作于公元年,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这首词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10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这首词作于公元年九月,苏轼黄州被贬的第三年。

一天夜里,苏轼在东坡喝酒,大概三更回到家,敲门没人给他开门,原来家童都睡了,于是写了此词。

全词风格飘逸,展现了词人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词人静夜沉思,在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既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何不以豁达的心去接受面对的一切。

苏轼经典的十首诗,治愈人生,值得收藏苏轼最温暖的一首词,结尾七个字温暖有力,抚慰世人近千年焦虑时,不妨读读王维的五首最美禅诗,治愈人心,豁然开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zl/1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