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惊醒听见耳边传来的阵阵“嘎吱嘎吱”的声响,以为是老鼠,惊醒一看,原来是有人在磨牙!不知道你是否有这种经历呢?
有人说,“夜里磨牙,肚里蛔虫爬”难道真的是有蛔虫吗?还有人说是因为睡姿不对,睡姿不对会导致下颌受压不均匀从而引起磨牙。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
那么,磨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磨牙症是指人在睡眠或醒着时有无意识的上下牙齿彼此磨动或紧咬的行为。主要原因有:
1
牙齿咬合因素
咬合关系不协调被认为是磨牙症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错牙合、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正中牙合或侧向牙合早接触是最常见的磨牙症始动因素。
在换牙期,大部分儿童由于咬合关系不协调,接触高点致使上下牙齿不能很好地吻合,于是患者常会出现一种下意识的意念,想使多数的牙齿紧密接触,在熟睡中这种白天的意念就会变成咀嚼肌痉挛和收缩而引发夜间磨牙。
2
神经因素
研究认为,夜磨牙症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和睡眠中的轻度觉醒异常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化学方面的研究显示,磨牙症的发生跟中枢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介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异常改变有关。
3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是导致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情绪紧张、过度疲劳、思想有压力或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过度紧张等往往会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入睡后虽然大脑皮质的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磨牙症患者常有焦虑、心理不成熟等特征,且焦虑程度越高,磨牙症的发生频率越高。
4
全身因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性疾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尿酸增多症、甲亢、膀胱应激症等都有可能引起磨牙症。当儿童积食、消化不良,使胃肠道内的细菌所分泌的毒素吸收后刺激到大脑皮层,使其兴奋或抑制过程失调,造成夜磨牙。
5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持续存在,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磨牙有什么危害?
“夜磨牙对牙齿的损害非常大,夜磨牙时,咀嚼肌会常发出咀嚼力,导致上下颌牙摩擦发出尖锐的磨牙声。上下颌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大,长时间夜磨牙会使牙釉质严重磨损。甚至会导致双侧关节发生疼痛或者病变。
并且夜磨牙会导致患者有精神负担,担心影响家人的休息,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出问题,时间长了,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所以,出现夜磨牙,医院就诊,查明原因改善症状,建议可以做合垫进行保护。
治疗磨牙有什么方法?
磨牙症的治疗方法有好多种,临床上主要以减轻磨牙给牙齿咬合面带来的破坏、减轻肌肉关节的症状为目的。原则是阻断病因,减少损害。
1.心理和行为学治疗
(1)心理治疗
确实有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使颌骨肌肉张力过度。消除紧张情绪,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合理安排工作。
(2)减轻大脑兴奋
睡前休息放松、做适当的体操、避免兴奋性食品和吸烟、改善睡眠环境等有利于减轻大脑的兴奋状态。
(3)肌肉松弛疗法
治疗中解除肌肉过度紧张是控制磨牙症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肌肉松弛仪的应用;体疗,进行咀嚼肌的生理功能训练;按摩;视听暗示等方法。
2.生物反馈疗法
(1)睡眠中唤醒刺激
通过生物反馈,使患者在磨牙发生时被声音等电信号惊醒从而暂时停止磨牙。
(2)味觉生物反馈
有学者将有令人厌恶味道但安全的液体密封置入胶囊中,将其佩戴在患者的上下颌后牙之间的舒适位置上,当患者磨牙时,胶囊中的液体会挤出到达口腔,恶劣的味道产生的强烈刺激通过生物反馈机制产生作用,使磨牙动作停止。
3.牙齿咬合的治疗
(1)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
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去除咬合干扰,建立咬合平衡关系,以达到牙颌、咀嚼肌、颞下颌关节三者间的生理平衡,消除磨牙症。对于有牙合畸形的患者先进行正畸或进行修复。纠正单侧咀嚼、咬铅笔、常嚼口香糖等不良习惯。
(2)咬合板的使用
制作一个牙垫,晚上睡前戴在牙齿上,早晨取下,缓解肌肉紧张。目前最容易被医师和患者接受,防止牙磨损效果明显但并不能治疗磨牙症。
4.其他药物治疗
针对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平衡、过敏、维生素D缺乏、儿童积食、消化不良等疾病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去除引起磨牙的可能原因。
如何预防出现磨牙?
1.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白天避免玩得过度兴奋,睡前少看刺激性电视剧,并尽量放松自己,尤其是在入睡前。可以适当的做些体操、泡泡热水澡、听听轻音乐等。
2.避免兴奋性食品和吸烟(如含有咖啡因等饮料或食物。像咖啡、巧克力、可乐等)、改善睡眠环境。
3.日常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定期驱虫。
4.热敷上下颚,可松弛咬合肌肉,也可减少头痛的机会。
5.保持正确姿势。弯腰驼背也会导致磨牙。
6.睡前一定要刷牙,晚饭不要过饱。
7.白天时让嘴巴保持在健康的休息状态,即让牙齿维持松弛。
爱牙护齿保健康
睡眠质量有保障
扫码进入一心集团商城
获取更多健康福利
一心向善·健康人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