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妈咪知道儿科诊所之前,符医生从南京医科大学本硕连读儿科系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医院儿童保健科工作,八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成长为骨干主治医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医院到私立诊所,她想让医疗变得更有爱。
▼追求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从南京到深圳,整整一千多公里。对她来说,除了家的牵挂,更多的是未来的挑战。“我从来没有去过深圳,而且特别害怕坐飞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医生克服一切困难从体制中走出?
“医院,我一天要接诊60-80个做儿童保健的孩子,每个家庭光排队、检查就得花2个多小时,真正和医生交流的时间却不到10分钟。这种情况下,我不可能有更多时间和家长们仔细探讨育儿问题。”符医生介绍,真正的儿童保健不仅仅是体格检查,医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细致观察孩子,跟孩子互动,倾听家长的育儿困惑,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孩子,真正给家庭提供个体化可实践的指导。目前,医院的儿科医生由于就诊沟通时间相对较短,很难做到针对不同孩子细致全面的个性化指导。
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走出体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原有的医疗服务似乎缺少一些“人情味儿”。符医生向我们讲了自己亲历的门诊故事:一个12个月大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体检中被发现患有严重贫血。作为主治医生的符医生如实告知了孩子妈妈:“你的孩子严重贫血,考虑到贫血时间较久,必须积极补铁治疗。”孩子妈妈听后抱怨:“你是我遇到过最差的一位医生!”
诊断没有错,治疗方案也合理,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说实话,我很沮丧,我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了原因:在短短几分钟诊疗过程中,我忽略了这位母亲的感受,我直接把一个冰冷的结果和治疗方案抛给她,而不是通过分析家庭背景、孩子饮食习惯等帮她找到原因。尤其是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她需要更多心理的支持以及适合继续促进母乳喂养的诊疗计划。”
这位母亲给了符医生极大的触动,深深影响了她后来的诊疗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儿童保健方式下,她无法透支时间和精力为每个家庭做更多事情。因此,她一直在谋求改变,想用一种全新的儿童保健方式,为每个家庭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一名好的儿保医生是育儿必需品
年,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符医生南下深圳,加入妈咪知道儿科诊所,此前她在妈咪知道App上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已有半年时间。
与妈咪知道结缘,是在符医生读博士期间。那时候她一边工作一边做实验,一向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她,医院同事的推荐下开始在妈咪知道App上解答妈妈们的问题。“中国的儿科医生实在太少了,平均个孩子才分到不到0.5名儿科医生,而儿童保健医生更是少之又少。我在App上一个月就回答约个问题,互联网让儿科医生工作效率更高了,受益的妈妈和孩子也更多了。”很多素未谋面的家长都通过妈咪知道与符医生结下了友谊。
半年之后,符医生全职加入妈咪知道儿科诊所。“我喜欢变化和挑战,诊所试营业的第一个月,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说实话,现在每天接诊10个孩子,比之前接诊80个孩子还要累,花费的精力更多,常常讲一天下来,嗓子都会哑掉。一次40-60分钟的儿保时间,除了体格检查,我会和家长沟通孩子的饮食、睡眠、行为习惯,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育儿理念,以及孩子的心理行为和发育。面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和不同的家长,需要鉴别疾病,回复、解释儿童和家长的各种生理的、非生理的问题,这是儿童保健专业艺术不同于其他儿科专业的闪光之处,社会儿科也是儿童保健的工作范围。在私立诊所没有一套标准,没有了医院的光环,全靠自己去摸索,但是只要用心就会得到认可。”
谈及儿童保健的重要性,符医生认为,孩子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很多父母常常把育儿书籍、App科普奉为圣经,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最聪明的家长不仅仅努力学习育儿知识,而且会更多的花时间去观察孩子,带着问题来与医生交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现在发育行为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包括各种睡眠问题、情绪问题、喂养行为问题等;而发育障碍也越来越突出,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读写障碍等。为什么现在经济以及医疗水平发达了,发育行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这必须引起家庭包括全社会的重视,因为我们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