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皇帝刘邦写2首诗,却力压乾隆4万首,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平民百姓出身的皇帝,一没有雄厚的家世背景,二没有文韬武略的学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逼得霸王自刎江边,一生只写了两首诗,就碾压了写了四万首之多的乾隆皇帝,这位皇帝就是创立了大汉帝国的汉高祖刘邦。

说到刘邦的诗,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只有短短三句话的《大风歌》,简单的三句话将刘邦招揽贤士,一统天下的雄伟报复抒发了出来。除了《大风歌》,还有一首写进了他晚年的无奈与感伤的《鸿鹄歌》也比较出名。为何刘邦仅仅凭借这两首诗就能力压写了四万首诗的乾隆皇帝呢?

一、出身不同,体验不同

刘邦的出身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只知道他是创建了汉朝的汉高祖。但是对于乾隆很多人却能侃侃而谈,甚至对于他的一些野史也能略知一二。乾隆和刘邦虽不是生于同一个朝代,但两人从出身到成长的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使得他们对于人生的一些体验也有所不同。

先说乾隆皇帝,雍正的第四子,清朝尊贵的四阿哥。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和优渥的教育环境,加之康熙到乾隆年间正逢皇帝们励精图治的康乾盛世,所以乾隆是几乎没有机会去体验民间百姓的疾苦生活的,更不用说亲自上战场指挥杀敌这样的战场经历。

而刘邦生于秦朝末年,残暴不仁的秦朝统治者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刘邦的父亲是个有点小钱的老财主,恐怕刘邦也难逃沦为难民四处流亡的厄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刘邦,和乾隆的成长环境相比,不仅缺少识文断字的机会,也缺少游历四海的见识。

中年之后刘邦毅然决定参与反秦战争,建立王朝之后也是多次出征,《大风歌》就是在他班师回朝的过程中写下的。正是他的这些人生经历,才让他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对一统天下有更大的雄心,对人才有极大的渴望。这样贴合实际写出来的生活比乾隆诗里上帝视角观察下的人间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二、朴实真挚,情感动人

乾隆一生确实从未停笔,四万首诗确确实实是出自本人之手,四万首诗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全唐诗》的收录也不过四万首,乾隆一人的创作量可以比得上一整个唐朝。那为什么乾隆爷写了那么多诗却还不如没文化的刘邦两首诗脍炙人口呢?

乾隆虽然号称写了四万首诗,但他的诗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既没有唐诗宋词值得揣摩的韵味,也没有诗经楚辞这种民间诗歌的质朴真诚,四万首诗中打油诗占了很大一半,都是我们乾隆爷有感而发的诗,没有太大的品读价值。

但反观刘邦的《大风歌》和《鸿鹄歌》虽然简短也不讲究辞章,但是质朴的语言却传达出了深厚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说的言之有物,读者读完之后能知道在说什么,并且能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读到《大风歌》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们能够联想当时的环境,体会战争中的刘邦对人才勇士的渴盼。读到《鸿鹄歌》中“横绝四海,当可奈何”一句,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立储时候的无奈。

很显然刘邦在他的两首诗中用简朴的语言做到了言之有物这一点,这是乾隆用四万首诗都比不上的。我们在乾隆的诗中很少能够有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刘邦的诗中就能有所感悟。所以我们说刘邦用这两首诗力压了乾隆一点也不为过。

三、诗少而贵,在精不在多

写诗并不是写得多就会被人记住,如果写得精妙那么一辈子只有一首诗也足以让世人铭记。乾隆皇帝虽然写了四万首诗,极其讲究辞藻和押韵,但是读来给人的感觉很多都是帝王的生活游记,没有太多值得品析的地方,可见写诗在精不在多。

刘邦的诗虽然只有两首,但透过这两首诗不仅能让我们体会他写诗时的心境,更能通过这两首诗的对比,给我们展现一代帝王从豪情壮志到万年的无可奈何的心酸历程。不失为我们去研究刘邦这个人物的好素材。

就拿《鸿鹄歌》来说,这首诗和刘邦的美妾戚夫人有关。研究刘邦这一历史人物不得不考察和他有关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吕后,一个是戚夫人。历史上戚夫人专宠,遭到了吕后的嫉恨,在刘邦死后被吕后残忍地做成人彘,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鸿鹄歌》就是刘邦为戚夫人所作,当时的刘邦正值弥留之际,戚夫人担心刘邦死后自己和孩子遭到吕后迫害,苦苦哀求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已处于垂死之际的刘邦,哪里还能制衡得了权倾后宫的吕后?对于戚夫人的保护也只能是随着一首《鸿鹄歌》写出了无数的心酸与无可奈何。

所以尽管刘邦只有这两首诗,但透过这两首诗我们却可以了解刘邦这个人的性格和经历,非常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尽管可能不符合后人对于诗歌写作的规范要求,但也确实不失为两首佳作。而辛苦做了一辈子诗的乾隆,知道自己的四万首诗还没有刘邦两首诗价值高,估计也会恨得牙痒。

尽管刘邦写诗的文采和乾隆还是有所差别,但是时代不同,造就的人物也不同,我们不能仅凭两首诗就去断定刘邦是潜藏的文学大师,也不能仅凭四万首诗没有代表作就去否定乾隆的文学修养。只有将两个人放在各自的历史环境之下才能客观地去评价两人的作品和贡献。若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两人,那结果未免有失偏颇。

四、总结

纵观刘邦的一生,说他是文盲一点也不为过,毕竟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成为皇帝之后,他也一直励精图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学识。带领百废待兴的大汉朝百姓休养生息,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汉朝光辉的篇章。他对历史的贡献,虽不能用这两首诗来简单的概括,但这两首诗却足以让我们看出这位皇帝的雄心壮志和侠骨柔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y/12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