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那些事儿。
怀孕的时候,我和朋医院医院生产,她花了6万多人民币,我花了不到块。医院服务好,我说在哪生都得自己亲自生,服务好不好根本没有所谓。
孩子出生以后,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医院医院、儿研所、北医三院,医院去过和睦家、育学园、百汇医疗,我现在的态度是——能去医院医院。
说说我个人的几点体验。
?医院对待抗生素非常谨慎
我女儿在9个多月的时候出幼儿急疹,身体没有不适的症状,但是持续高烧39度以上。我基本确定是幼儿急疹,但是因为她进食很差,所以还是打算让医生看看。医院验了血就开了抗生素,我问为什么用抗生素,医生的回答是“血象显示没有细菌感染,但这并不能说就没有,抗生素先吃,要是没用再换药”。后来高烧超过72小时有脱水的倾向,我医院,医生仔细看了检查报告和用药,非常直接而肯定地告诉我“这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没用,停掉”。前后三个医生都是这样的医嘱,直接而坚定。
其实这些年国内一直有关于抗生素滥用的批评,最近在台北做过一次检查,医院对于抗生素也是非常谨慎的。我们当时的检查结果显示有细菌感染,他们的检查报告里,不仅有显示细菌类型,还有他们用的10种抗生素与细菌进行试验后的结果,上面提示了哪些抗生素有用、哪些是部分有用以及哪些是没有用的,并且医生还会告知哪些抗生素是药剂,哪些只有针剂,让患者也参与决定用哪一种药。(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下台北的医疗体验,医院,医生态度非常好,我们当时因为要赶飞机,前期值班的医生跟后来的医生会做详细地交代,并有小纸条注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医生的耐心和敬业跟国内医院差不多。在台北就诊要求有带台湾通行证,但没带也完全可以无障碍就医,本着先治病的原则;医院有志愿者,我们问哪里有超市的时候,他们会有志愿者亲自带路;看完病他们的门卫可以帮忙电话叫出租车,我们只需要等待就好了。整体感觉就是非常人性化,服务到我们需要的每一个细节里了。)
?医院住院病房大多是负压病房
百度百科的解释“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的话,从空气的流通来讲,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就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医院都难以达到这个水平。”
在和睦家我们住的病房就是负压病房,两个厚重的门还能很好地隔音。对比医院,一个病房三个人,我们的左右的两个病友都是肺炎,必要的隔离都很勉强,毕竟医疗资源还是有限。
?医院提供大多数住院需要的用品
因为是小宝宝住院,奶粉、尿不湿、隔尿垫、医院都有准备,一个按铃就可以有。病房内可以做饭,我们当时用了辅食机给娃弄吃的,最意外的是住院的第二天,两个美国姐姐非常nice地给小宝宝送来玩具,还问是否有别的需要。我当时提了说需要婴儿餐椅,本来也是尝试性地问一下,没想到他们真给送了个宝宝餐椅过来,所以接下来几天每顿吃饭的时间,宝宝可以一边输液,一边在餐椅上吃(玩)她的食物。
病房内卫生间的洗浴设施都是采用一线品牌,装修的风格都是比照五星级酒店的。
对于陪同家属,医院提供的服务也非常好,病房内有很舒服的皮质沙发,在晚上可以伸展铺床,每天晚上会有服务人员过来帮你铺好床铺。对于食物,医院提供的也是新元素餐厅这样中上水平的餐食。
?医院医疗团队的服务态度很专业
我定义的专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二是工作态度。
首先,医生和护士的响应速度非常快,例行检查非常准时。每一次跟医生的聊天都是很愉快的,他们会非常耐心地解答你的所有问题,常常一聊就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医生和患者的交谈有一种很西方的尊重,比如他们的常用话述是“就目前而言,我们还不需要干涉,她自己的抵抗力可以战胜的,我们还需要点时间”。
此外,他们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很专业。医院名老医生诊断出佝偻病,仅仅凭医生三分钟的望闻听切,我当时对她的判断依据很不认同,因为提到的病症都是所有小月龄宝宝都有的。后来换到医院后得到的诊断完全不同,他们告诉我,“我目前没有发现她有佝偻病的倾向,但是我需要数据来告诉你更准确的答案”,然后在医生安排下做了静脉血维生素D水平测定,结果证实了“没有佝偻病”的判断。检查结果是后来医生打电话告诉我的,并不需要我再去预约挂号之类,这里感觉医生不是一个需要去求的对象,而是一个提供服务的人。
?医院的常规检查都非常人性化
血常规尿常规打吊针等检查可能对成年人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小宝宝身上事情就复杂了。我们去的医院都跟我说,“放心,我们从不扎脑门”。他们会很耐心地在四肢上尝试很多次,实在不行会愿意等你去吃个饭血管充盈了再试。对比一幕悲惨的情景是,医院里,我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护士一手下去,我女儿茂密的头顶就漏出一片光头来;护士找不到静脉血管说要在脖子上扎针抽血,脖子上扎了几下后他们又放弃了,最后在手上抽了动脉血来代替静脉血(现在想来,依然扎心)。
说到常规尿检,一般医院都会有器材可以帮助宝宝毫不费力地完成检查,医院是让人守着小孩尿或者把尿,而后者对于很多小宝宝来说几乎都是零经验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去医院就诊或者住院的过程更像是见个朋友或者住个酒店,很大程度上会淡化生病本身这件不愉快的事。当然体验好背后是很高的价格支撑的。比如在和睦家住院4天,花费大概4万,医院可能只需要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医院的门诊费一般在-(一般首次就诊贵一些),医院也就几十块钱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觉得大家都应该去医院。因为医院也是有明显优势的,最核心的是医院医生见的病人比较多,经验会更丰富,医院背后都有非常强大的临床科研做支撑。此外,医院看病非常便宜,且数量多,离家近。
医院为什么贵
我觉得国内医院之所以贵的原因在于——优质的服务(在当前的国内服务业)非常稀缺。大多数情况下,老百姓的期待只是看病不难、看病不贵,至于服务态度,都是不太奢求的。因此,服务做得好点的医疗,价格都是远超越其价值的。说白一点,我们支付的更多的钱就是买了更简单的流程、更少痛苦的检查、更被尊重的交流、更轻松的就医过程等。
————分割线————
我是WenWen
住在北京
分享有趣的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