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发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中考新政),从年开始,全市高中录取改为自主招生、名额分配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方式,试图将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化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按照中考新政,上海名高中50-65%的“初升高”名额,要公平地给到各个区或学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对口直升的初中,直升高中名校的名额减半,初三毕业排名在35%以后的学生,原来妥妥的直升,现在不能打包票了。于是,便有媒体高呼“学区房要凉”,更有甚者,在网络上抛出了某学区老破小一夜“跌掉”60万的消息以博人眼球。
这是一个标题党,所举案例只是估价,连挂牌价都不是,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而且,政策是从年就开始的,现在产生的是细则,很多家长在18年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有这个政策,他们比想象中要有心理准备。梦到“暴跌抛售”的同学可以醒醒了,要知道教育改革的重点始终是孩子,不是房子。
图片来源:《小欢喜》剧照(下同)
据“上海教育”发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彬表示,(新政)对于那些终将面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学生家长而言是重大利好。选择家门口的学校就近入学也将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就读,这有助于缓解家长的择校焦虑。只要孩子努力,不管在哪上初中,都能看到希望。
上海市教委官方公布的新政解读中,表明分配到校的举措是为进一步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兼顾各类型初中学校的发展机会公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其次,破除招生过程中的“唯分数论”,引导初中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促进高中学校研究和建立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
多数名校初中的学生,也不是凭借直升名校高中这个平台,从“差生”一下子逆袭成为“学霸”的,原来的对口直升,也是要参加统考的。对口直升的名额减少之后,那些来自名校初中的孩子会更加奋发图强,不是进了名校初中就进了保险箱。
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中付出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大家口中的好学校,往往是校方和家庭、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家长们如数家珍的一所好学校,不管是牛小学还是牛初中,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长远着眼,还是要孩子全面发展,要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媒体的炒作虽有夸张之嫌,但在更公平的教育机会面前,学区房也确实该降降温了。若学区房太热、价格奇高,造成学位享有上的巨大差距,一旦涉及到民生的不公,改革就是必然的。名额均分、大学区制、公民同招,改革的目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也会导致学区房作用弱化。
如此,对于正在购房路上的家长们来说,他们今后的视野范围也扩大了一些,可以给自己更多选择的空间。
当学区房的作用逐渐弱化后,品质生活的优越性也会更加明显。那时,名校或许还是名校,还是自带光环,但它和学位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大家或许会更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孩子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才不断聚集,优质教育资源也会增长,期待学区房热早日成为过去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