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症
中医有妙招
关于宝宝出汗这个话题,很多家长很疑惑。
“有些介绍说,宝宝体温比成年人高,出汗多是正常的。可有些介绍又说是气虚、阴虚。”各执一词的介绍让家长们很困惑。
出汗多,到底要不要紧,在日常的护理中到底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一讲,
关于孩子出汗的相关问题。
小儿汗证,中医有妙招。
1
分清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宝宝出汗多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一般称生理性多汗为正常的出汗。造成生理性多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宝宝脑部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同时代谢率较快,气候炎热或者是室内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宝宝出汗特别多的情况;
2.宝宝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比较好动,游戏或者是剧烈的运动以后出汗多;
3.家长总是担心宝宝受凉,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使宝宝过热而出汗多;
而病理性的出汗为异常出汗,病因比较复杂。如:儿童肥胖症、低血糖、药物性多汗、小儿心肺疾病、小儿佝偻病等。
2
小儿汗证的危害
小儿若长时间汗出过多,易耗伤正气,致使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容易患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而感冒又致多汗,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中医治疗小儿汗证有特色,以下将简单介绍敷脐、中药外扑、推拿、洗浴、灸法等这几种外治法。
1.中药敷脐
医院儿科自主创制的“止汗贴”外敷神阙穴,以“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为治疗原则,多年以来广泛用于治疗小儿汗证,疗效显著、安全便捷、依从性好,深受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
2.中药外扑
早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用三物黄连粉方捣粉扑身治疗小儿盗汗的记载。现代也有运用中药外扑治疗小儿汗证的,如用煅龙骨、煅牡蛎等,研为细末,扑粉用之;
3.推拿
推拿不同的穴位,能疏通经络,调节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使经脉气血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科室在运用中药敷脐或中药外扑的同时予以小儿推拿,疗效显著;
4.洗浴
将浮小麦、糯稻根须、酒曲等研末混合,在每晚小儿洗澡后擦全身,多汗处多擦浴,每天1次,洗浴3次为1疗程,连续应用1~2个疗程;
上述外治法具有操作简单、依从性好、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还能免除患儿服用汤药带来的恐惧感,增强了家长及患儿的信心和依从性。
提醒:如果发现宝宝在安静的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者是局部出汗很多,甚至大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护理。
3
专科简介
医院(医院中医部)儿科系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及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儿童专科。
有完善的门诊及住院病区,门诊设有专家门诊、中医特色门诊、普通门诊、儿科急诊、发热门诊,住院部设有普儿病区、新生儿病区,开设病床80张,开展临床专业包括儿童内分泌、神经、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消化、新生儿及中医儿科等。
科室多年来承担着新生儿及儿科各专业疑难病及危重病的救治工作,广泛开展生命支持技术、机械通气技术,成功抢救了包括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危重型手足口病等。
在其他核心技术方面,开展了新生儿脑病康复治疗、儿童哮喘的规范吸入治疗、血液病化疗、染色体核型分型等技术;开设专科特色的哮喘、癫痫、小儿多动症、矮小及性早熟、脑瘫康复、智力筛查、脑功能轻微障碍行为评估等专科门诊。
在中医特色治疗方面,中医部儿科在鄂、渝、湘、黔地区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儿童危急重症,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开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门诊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法,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门诊)
-(住院部)
来源
中医部儿科
文稿编辑
刘晓
本期编辑
程芷
审核
王在平黄文
宣传与对外联络部
恩医头条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