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学步站立行走和腿型问题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gbdf.net/

宝宝的成长发育总是父母关心的焦点,近来收到不少宝妈的疑问,都是关于孩子学步、站立、行走和腿型的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14个月不会走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爬八滚周会走,可我家宝14个月了还不会走,怎么办呢?”

小宝内八字

小宝好像腿不直啊,有点内八字,好着急!

宝宝“O”型腿

宝宝穿着纸尿裤学走路,可是怎么感觉腿有点“O”型腿

宝宝“X”型腿

宝贝的腿好像不能合拢,这是传说中的“X”型腿吗?

看到宝宝好似“O”型腿、“X”型腿、内八字、外八字等,家长们就格外的紧张、焦虑,毕竟这个将影响宝贝的一生和颜值!

其实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家长不要过于着急,而发现孩子腿不直,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发育异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宝贝腿部发育那些事!

O型腿、X型腿是宝宝的必经阶段?

1岁以内:婴幼儿腿部会呈椭圆状,形状类似青蛙腿或O型腿;

1岁半:这时宝宝的腿逐渐开始变直了;

3-6岁:有些宝宝的膝盖会往内撇,呈X型腿,但也有宝宝没有这个阶段;

7岁:待宝宝7岁左右,Ta的腿型才真正的确定和变直。

不少家长哭诉:给宝宝按时补充维生素AD,喂养也合理,可宝宝的腿咋还不直呢?会不会患了佝偻病啊?

其实,所有新生儿都是这样的。因为胎儿在妈妈子宫内是蜷曲着身体,双腿弯曲内收致使很多婴儿出生后小腿内弯或腿部O型。所以,绝大数新生儿腿部呈“青蛙腿”的状态并不是患了疾病,而是暂时的生理性弯曲。

宝宝在出生的前几个月内就能基本实现对头部的控制,随着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学习翻滚、坐、爬、站立和走路。而对应的发育有一定阶段性:3个月抬头、6个月能坐、7个月会滚、8个月会爬、周岁才能走。

而在学会真正站立之前,宝宝必须具备足够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医学的角度看,小孩的骨骼钙化不完全,骨质较软,孩子只有到十一个月左右时下肢骨胳的强度才能支撑起他的体重,如果在此之前,孩子的下肢骨骼还未有足够的承重能力负重时,勉强孩子去学站立、走步,容易造成孩子的“O”型(罗圈腿)、X型腿。所以,不要过早让孩子站立。

这5种行为让宝宝腿型越来越畸形

一、绑腿

想用“绑腿”、“蜡烛包”预防罗圈腿、塑腿型的做法是错误的!此种方法既不会预防罗圈腿,也不会把腿型绑的很直,反而对宝宝髋关节发育不利,容易影响其四肢的血液循环,绑的过紧还可能要面临截肢的危险。

二、强行拉腿

不要为了所谓完美的腿型,就尝试拉直宝宝的腿,这样做很容易造成腿部脱位。

三、使用学步车

宝宝长期使用学步车会引起下肢畸形,易造成足内翻、足外翻的习惯,还会出现崴脚、摔倒的危险。建议家长不要过分依赖学步车让宝宝学步,最健康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练习爬行,一来可以锻炼四肢的协调性,二来可以更好的锻炼腿部肌肉,待宝宝能够自然的扶墙而立时,那么离学会走路也就不远了。

四、过早站立

宝宝的骨骼钙化不完全,骨质较软,一般在10个月后宝宝下肢骨骼的强度才能支撑起身体的重量。若家长过早干预宝宝站立、走路,会对宝宝的脊柱和下肢造成一定损伤,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腿部异常现象(如O型腿、X型腿),一旦养成习惯,还会影响到宝宝走路的姿势(如足内翻、足外翻、内八字、外八字等)。因此,家长万不可过早去干预宝宝的大动作发育,更不要以“孩子喜欢”为由,过早让宝宝站、蹦、走。

五、W型坐姿

大一点的宝宝,喜欢在地上玩耍,在地上坐着看电视,家长有留意的时候会发现,大部分宝宝的腿是呈W型坐姿,这样的姿势会严重影响宝宝正常的骨骼发育,造成“内八脚”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坐姿。

小贴士

学坐,学爬,学走路,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家长也不要过于纠结于某个时间段,不需要揠苗助长,也不需要“抑制”孩子自然的发展,适时观察宝宝的变化,必要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爬是大运动发育基础,最好是学会了爬再训练孩子站立,我们需要鼓励孩子通过爬行和站立,锻炼腿部肌肉,为独立行走做准备。同时趴和爬,对宝宝大运动发育大有益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要确保周围环境是安全的,避免他们因为跌跌撞撞而受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s/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