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物理治疗方法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各种物理治疗方法

自然疗法与物理疗法的共同着眼点,是无创伤治疗,这对保护人体健康意义重大。创伤治疗方法只在万不得已时再采用,并尽量采用微创手术,是医患双方应遵循的基本医疗准则之一。

(1)光线治疗

公元前~前年,人类已开始利用光及其组合治疗疾病。在古埃及曾广泛利用光和颜色来治病。

公元年左右,古罗马外科医生安彻罗西记载了“如果让患者沐浴阳光的话,可以提高其内脏的分泌、增进排汗、强健肌肉、防止脂肪堆积、减少浮肿,而且可以促进呼吸、扩大肺活量,对治愈肺部疾病有效”。

年,科宾指出日光疗法对佝偻病、坏血病、风湿病、麻痹、肿胀等疾病的治疗有效。

年,英国的布伦特发现了太阳光线的有效杀菌作用。

~年,丹麦医学家奈尔斯·赖伯格·芬森(NielsRybergFinsen,.12.15~.9.24)首次发现红光可以屏除普通光线中具有化学性能的所有光线(蓝、紫和紫外线),治愈天花病。年,他又发现阳光中所含的蓝光和紫外线,对天花等疾病有害。年,他发现紫外线对治疗红斑狼疮效果很好。他在理论上发现并明确指出,在紫外线的照射部位出现的红斑,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光产物(VD等)直接作用的结果。在照射部生成的光产物被毛细管吸收之后,通过体液的流动,到达了体内更远的部分,从而可以发挥间接调整个体生理功能(钙吸收、骨化)的作用。这说明,光线和人体内器官的所有功能都有关联,皮肤作为内脏的替代器官之一,具有呼吸、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并且发挥着很大作用。为此他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年,瑞士伯恩哈儿特采用局部日光疗法对治疗结核性溃疡取得显著效果。

年,瑞士劳里埃博士在海拔米阿尔卑斯山建立的日光疗养所,在治疗外科结核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一直到年代后期,青霉素发明之前,光线疗法在欧洲一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年代后,出现了光化学疗法﹑光敏诊治癌症的方法和用蓝紫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新方法。还有人用紫外线进行穴位照射治疗。因此光疗法对防治疾病和预防保健都有其重要的医疗价值。

[年,我在两次肺部感染的恢复过程中,每天早晨9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在阳光下晒后背,对人体阳气恢复起了很大作用,使肺寒迅速减退,加上其他辅助方法,很快恢复了健康。]

(2)磁疗与电疗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中国医学家扁鹊(姓秦,名越人,约公元前/~前年)就将磁石外用于治疗子宫脱垂。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早期就有人用磁石来治病的记载。

唐宋时期,中国有用磁石治疗耳聋的记载。

16世纪,中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5.26~)在《本草纲目》里记述了用磁石置于百会穴治疗大肠脱肛的经穴磁场疗法。

16世纪末,国外已制成各种磁疗器械,如磁椅、磁床、磁幅等用于临床。

年,德国裔丹麦科学家克里斯汀·戈特利布·克拉特齐斯坦(ChristianGottiebKratzenstein,.1.30~.6.7)应用电疗。

年,山西省阳城县中医师陈银奎发明穴位埋藏微型磁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法。

年,甘肃省天水市文化馆副馆长沈存正(~)发明“场效应治疗仪”。

90年代,“磁疗”(Magnetotherapy)广泛兴起,用磁能作用于人体,通过磁的一系列生物与生物电磁学效应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活动,实现身体保健和治疗疾病。

[进入21世纪,各种磁疗保健产品已充斥市场。]

(3)膈肌起搏与体外反搏

年,萨尔诺夫(Sarnoff)首次应用电流刺激引起膈肌舒缩运动治疗小儿麻痹症并膈肌麻痹患者,膈肌起搏(DP)疗法诞生。年,格伦(Glenn)应用“DP”为1例剖胸术后急性通气功能不全患者做短期通气功能支持;年,可植入体内的高频诱导型膈肌起搏器问世,年用于治疗高位截瘫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年,“DP”疗法开始应用于婴儿和儿童。年,广州中山医科大学(SYSU)附属一院谢秉煦(~))等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EDP),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康复治疗。此后,医院开展了这项治疗。[年,全球累计有40多个国家上万例患者接受了DP治疗以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年,美国外科医生亚德里恩·坎特罗威茨(AdrianKantrowitz,.10.4~.11.25)首先提出通过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以增加冠脉血流的设想。年,毛洛普洛斯(Moulopoulos)研究成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器(内反搏)。年,美国哈佛大学(UnivHarvardUSA)教授威廉·克利福德·伯特威尔(WilliamCliffordBirtwell,~)及亨利·苏洛夫(HarrySSoroff,~)等人研制出临床“体外反搏”(EECP)装置,运用物理疗法将病人4肢血液压回到心肌内,医治冠心病等。它经历了6代发展,在美、德、日、印尼、印度、英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国广泛采用,应用范围扩大到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帕金森氏病”(PD)、视神经萎缩症等症。[年,美国有近千台“EECP”装置被采用。]

年,医院胸腔外科专家霍銮锵(~)、上海机床厂工程师胡克庭、骨科医师朱爱合在上海机床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EECP”,年9月1日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全国>万心脑血管病患者接受过“EECP”治疗。

体外反搏治疗的过程是:在小腿、大腿、臀部分别包扎上气囊,利用心电触发,在心脏舒张时,也就是四肢的血液往心脏涌动的时候,从小腿、大腿、臀部序贯性地逐段加压,驱动血液回返,增加回返心脏的血量,同时它又有每公斤0.4磅的压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当心脏收缩并向全身供血的时候,它又放松气囊,使外周阻力减轻,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这一紧一松又明显地按摩了双腿与臀部,改善了末梢的循环。

体外反搏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系统各种缺血性疾病和血流障碍导致的疾病,还能治疗许多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盆腔炎等等。

(4)毫米波疗法

是通过特定频率的毫米波与人体细胞产生相干谐振为原理,使人体病变细胞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60年代,开始毫米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现毫米波对60多种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年,该疗法首先用于眼科治疗眼球炎获得成功。

80年代,中国开始将毫米波疗法用于临床。毫米波治疗仪问世,现已被广泛采用。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发现,每天10分钟的轻微高频振动可让骨质疏松的动物恢复健康。]

目前,国内已有多种毫米波治疗仪问世,可作为慢性病患者家庭治疗仪器使用。

(5)体内碎石术(IL)

~年,体内液电冲击波膀胱碎石在苏联首先用于临床。

年,德国首次用体外冲击波粉碎体内肾结石。

70年代后期,开始将激光应用于胆石粉碎。

年,日本京都医科大学(KPUM)渡边泱(HirokiWatanabe)首先提出用体内微爆破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设想。年4月8日,中国首次成功用体内微爆破治疗膀胱结石。年9月17日,渡边泱成功将该技术用于治疗膀胱结石。体内微爆破常用叠氮化银。

年2月2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诞生。第一台液电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在德国慕尼黑首次用于临床粉碎肾结石。年,Lauerbwch首先采用“ESWL”治疗胆石症。

年10月,中科院电工研究所(IEE/CAS)副研究员张禄逊(~)、朱建医院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E”液电(水槽式X光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总有效率99%,价格仅40万元,只有进口机型1/30。

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5.4~)等首先提出采用俯卧位“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并获成功,扩大了“ESWL”适应症,大大提高了碎石疗效。

年,“IEE”高级工程师朱建华设计出病人治疗时无需躺在水中、无需麻醉的干式水囊式碎石机,并于年在临床上获得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创治疗。

90年代,脉冲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技术诞生。它是利用先进的、安全波长的短脉冲激光作用在人体结石上产生的高势能等离子冲击波来击碎人体结石;并利用激光荧光和超声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使计算机控制及识别系统自动区分激光是否作用在结石或人体组织上,达到安全保护目的。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效率高优点。

[年2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制成功脉冲激光等离子体碎石机。

年,国外体外碎石治疗已达数百万例,已成为治疗尿石症的常规首选方法。]

过频过滥接受体外碎石,可导致肾实质的损伤,肾脏小血管会破裂出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破裂、肾萎缩,诱发急性肾衰,导致肾切除;并增加患高血压几率。

(6)各种脑起搏器

年,美国外科医生库珀(ICooper)发明治疗癫疯病脑起博器,由置于腰部的低压电池驱动,通过移植到人体小脑内的铂电极接收无线电信号来解除痉挛、麻痹和癫疯发作。

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和塞尔玛起博器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第一台神经起博器,它可以控制人体内由于神经紊乱而导致的神经性剧痛。

年,法国神经外科医师阿利姆·路易斯(AlimLouisBenabid,.5.2~)教授在美敦力公司协助下开创“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疗法,发表第一篇美敦力脑起搏器用于运动障碍疾病的研究文章,显示“DBS”疗法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氏病”(PD)患者的震颤、僵直等症状。该手术不破坏人体正常解剖结构,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而产生不同作用,是目前治疗“PD”最先进方式。年,“DBS”通过欧洲CE标准;年,美国FDA批准“DBS”进入美国;年,中国开展“DBS”手术。[年,全球已有>13万名“PD”患者接受美敦力脑起搏器手术治疗;中国>例。年12月,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清华脑起搏器”在清华大学医院大力应用。]

年,美国TexasCyberonics公司研制出“迷走神经刺激器”(NCP,大脑起博器)。它由刺激器和电子神经修复器(发射器)组成,刺激器植入大脑迷走神经,发射器内有电脑编程控制对迷走神经进行电刺激的间隔和强度,通过对迷走神经的电刺激防止癫痫病发作,用于治疗顽固性癫痫。该仪器由电池提供动力,可连续工作5年。

[年7月,北京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栾国明教授、关宇光主任成功完成ROSAONE(第二代ROSA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的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置入术手术。目前,52岁的男性患者已经开机程控,术前双手颤抖、肢体僵硬、走路不便的情况均有明显的改善。]

中国攻克“DBS”技术,具有巨大产业价值和社会意义。

⑧(7)生物医学超声工程技术

它以超声能与生物组织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效应研究为理论基础,以先进的生物医学超声设备为工具,应用于医学诊断、冶疗、监护和健康普查,以及农牧业等领域,在70年代以来获广泛发展。

年,英国报道了采用脉冲式短波(11.)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等单位研制成功脉冲超短波治疗机。

(8)血液稀释疗法与血管疏通

80年代中期在血液流变学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医疗新技术。研究表明,多种疾病如脑血栓、肺心病、冠心病等,都存在高粘液综合症。血液稀释疗法就是用血浆、代血浆等置换出等量的全血,以达到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稀释促凝物质、减少微血栓形成。

年,德国工程师莱内尔·格茨恩发明血管疏通装置。该装置长4毫米,直径0.5毫米,可由针头注射进人体的血管、尿道、胆囊或肾脏,依靠微型永久性磁铁驱动器前进,由一名医生用遥控器指挥。除可用于诊断疾病外,还可直接用于治疗动脉硬化、胆结石等人体管腔堵塞类疾病和输送药物。

医学沉思录2

喜欢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s/6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