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早就认识到了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颇具有现实意义。
养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做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精、气、神。
补
给补正气,补充营养
中医认为人体生病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无力驱邪,以致毒邪内陷,患生疾病。无论是感冒等普通疾病,还是肿瘤等疑难杂症,给补正气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法则之。西医认为人体生病主要是人体营养失衡,人体健康与免疫力就像木桶一样,组成木桶的任何一根木板短了,都会造成木桶里的水外泄。
清
清毒排积,中医认为“积”为百病之源,任何事物质变源于量变的积累,疾病也不例外,若体内“垃圾”长期积蓄,不及时清除,必将带来健康隐患,气贵于疏通。
气积——伤肝
血积——伤血管水积——伤肾
食积——伤脾胃疾积——生大病
调
调和脏腑,调和气血,调和阴阳
调和脏腑:当某个脏腑发生异常时,要调节这个脏腑本身,还要调和与之相关的脏腑,这样才能做到整体永续平衡。
调和气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
调和阴阳:阴阳是世间万物的总纲,人体也分阴阳,内部为阴,体表为阳,所以阴阳调和则百病不生。
通
疏通经络,疏通气血《黄帝内经》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指气血经络运行畅通则不痛,气血经络运行不通则会痛,疼痛的发生是指气血循行到某个部位收到阻碍,所业此部位就会疼痛,只有清除阻碍,气血循行畅通,才不会痛。
多吃粗粮,排毒又养颜!养生的学问——如饥似渴地收集有利于健康的饮食资讯,把饮食吃饭当成“功课”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