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缺钙和补钙,估计很多带孩子的家长都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的孩子缺不缺钙?要不要补钙?怎么补钙效果好?补钙会不会补多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儿童钙营养缺乏的问题。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元素,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均需要钙的参与,钙同时又是骨骼、牙齿最主要的矿物成分,与人体骨骼健康关系密切。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钙的作用及现况认识不足,对我国儿童的钙营养状况,如何判断钙缺乏,以及如何合理补充都存在不少误区。
01钙有什么作用?钙的主要生理功能根据其在体内的分布而不同。我们人体99%的钙主要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骨骼中的钙一方面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作为骨骼的结构成分存在,另一方面作为身体的储备钙池通过骨骼与血液直接的相互传输参与血钙的调节。血液中的钙广泛参与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如血液凝固,维持心脏、肌肉、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等。需要指出的是细胞内的钙,虽然极少,但作用却很大,其作为关键信号的分子和离子,参与包括基因表达、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神经元兴奋性及细胞维护等,对维持神经细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02儿童缺钙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人体钙缺乏可增加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如骨质疏松症、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儿童时期的钙缺乏主要会引起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从儿童保健的角度,我们主要谈一下以下三个方面:
1.营养性佝偻病
年“营养性佝偻病防治全球共识”对既往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相关疾病命名进行了重新定义,统一为营养性佝偻病。
该定义在维生素D缺乏作为病因的基础上,强调了钙摄入量过低也是佝偻病的重要原因,该共识首次把维生素D和钙同时作为佝偻病发病原因予以阐述。
2.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钙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也是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查钙,从说法上就已经错了。胎儿期钙缺乏通过母亲钙代谢应激机制,显著降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生长度和头围。
孕期联合补充钙、铁、锌,使其达到或接近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是改善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方式。饮食中钙摄入量低于mg/日的男孩成年后的身高更矮,而钙摄入量达mg/日的儿童身高增长较快。
青少年时期钙的摄入与身高的快速增长有关,钙摄入量低于mg/日可能导致成年人身材矮小。人体骨骼发育如同盖房子,需要砖头水泥。
3、影响人体最大骨峰值的形成
人的一生中骨骼都在不断地通过细胞机制进行着骨的重塑和再造,新生骨形成,老化、受损和无用的骨被溶解吸收,钙作为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整个过程。对骨量的增减和峰值即峰值骨量的判断可以间接反映钙的代谢情况。
峰值骨量是人一生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骨矿物密度。峰值骨量的形成、维持时间、下降过程与骨健康密切相关,生命早期的钙营养对人体最大峰值骨量的形成至关重要。
钙缺乏影响最大峰值骨量的形成,并对以后的骨健康造成终身危害。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年发布的一个刚要就指出峰值骨量增加10%,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风险降低50%。峰值骨量增加10%,骨质疏松发病时间延迟13年。
03为什么对儿童来讲钙营养特别重要呢?从钙营养的角度讲,的确是只有儿童好,才有一生好。
1.需要量较成人相对较大。
儿童的基本特点是生长发育,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体格发育快速增加,为维持儿童、青少年正常的骨骼生长,并到达高骨量峰值,需要较高的钙摄入,骨形成要大于骨溶解,钙摄入要大于钙排出,钙代谢处于正平衡。生长发育越快,骨形成越快,骨量堆积越多,钙的吸收、储备也就越多,需要的钙量也就越多。
2.钙吸收特点。
钙的吸收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婴儿对母乳中钙的吸收率可达60%~70%,在儿童骨骼生长期钙的吸收率高达75%,而成人为20%~40%。
3.儿童期钙缺乏对远期骨健康的影响
儿童期足量钙摄入不仅能保障其骨骼健康,还能减少日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在骨骼未达到骨量峰值的生长阶段,钙缺乏可以通过补充钙而得以纠正。
青春期是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成人骨量的50%是在该时期获得。20岁前为骨量增长期,30-40岁为稳定期,也是骨峰值期。
儿童日常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则不能在成年后达到最大的峰值骨量,不利于减少骨折和老年期骨质疏松的风险,不利于减少成年后孕期、哺乳期的钙丢失和负钙平衡,甚至对正常分娩也产生不利影响。
04怎样才知道孩子缺不缺钙?首先,专业医生的临床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访谈、体格检查,有一个全面的评估。这个评估不是仪器可以替代的。因为钙缺乏还可能是某个病的一个表现,只补钙不去除病因是不行的。
其次,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钙营养的供需是变化的,受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定期体检评估是有必要的。
评价钙营养状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膳食摄入钙评价,生化指标测定钙代谢的相关指标,钙作用的效应指标骨密度(BMD)、骨矿物质(BMC)含量检测。
1.膳食钙摄入量
通过对一定时间内膳食钙摄入量的调查,并与推荐供给量进行比较,确定被调查者钙的具体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之间的差距。这是目前简单、最被认可的方法,通过膳食调查就可了解摄入钙的情况。
2.生化指标测定
血清钙检测、尿钙测定、离子钙测定都不是理想的推荐生化评价指标。
骨碱性磷酸酶在儿童期可作为营养性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指标。机体钙的99%储备于骨骼,即作为骨骼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又是调控血钙的储备钙,因此,骨骼钙的检测应最能反映钙的营养状况,但由于目前没有直接检测骨骼钙的方法,作为间接反映骨矿物含量指标的BMC、BMD近年被广泛应用。
DXA测定BMC和BMD具有快速、准确、放射性低及高度可重复等优点,被认为是评估人体骨矿物质含量而间接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的较理想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方面已得到世界性的公认,但它不能反映骨的结构,不能反映骨强度及韧性,且该检测设备价格昂贵,仍有对放射线伤害的隐忧,在临床广泛应用有一定难度。
QUS骨密度检测具有价廉、便携、无放射性等优点,近年在国内医疗保健机构广泛开展应用,该项检测结果同时也间接反映了骨骼韧性及结构。因此,它能更好地反映骨骼的健康。
05钙需要多少?根据我国国情,参照国外经验,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适宜摄入量(AI)或推荐摄入量(RNI)。按照年中国营养学会钙推荐摄入量:
06日常饮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对钙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含有的草酸、植酸、纤维素较多,这些物质与钙结合,形成不溶解的物质,从而影响了钙的吸收。
2、在日常饮食中,如果摄入过多的脂肪,脂肪便会与钙结合,形成钙皂,称为皂化作用。该物质从粪便中排出,使钙丢失,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控制高脂肪类食物的摄人。
3、钙在碱性环境中不溶解,从而使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而酸性环境可以使钙保持溶解状态,利于钙的吸收。维生素C、柠檬酸等可以使肠道pH下降,有利子肠道对钙的吸收。
4、在日常饮食中,如果摄人过多的低聚糖,如食糖、甜品等,就会消耗体内的钙,从而降低体内的钙含量。
5、精神过度紧张或压抑、缺少运动的儿童,即使在日常饮食中的钙摄人量充足,也可能会出现缺钙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中,特别是在进餐时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氛围。
6、纠正孩子偏食、素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力求达到平衡膳食。
这里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儿童补钙并非多多益善,儿童补钙过多会导致骨化过早,阻碍、影响身高发育。同时,对于长期服用钙剂的孩子,血钙、尿钙容易高出正常值,而产生高钙尿症,也容易产生肾结石,而且结石的质地硬,不规则且数目多,从而影响肾脏的健康。相对而言,从饮食中补钙比较安全。
优贝钙-多种维生素钙颗粒富含丰富的L-乳酸钙---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推荐婴幼儿最佳补钙原料,含钙量高;充足的维生素D——更利于钙的吸收。水果口味,服用方便,吸收迅速。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