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此前“建议父母持家长上岗证上岗”的观点,一次次冲上了热搜,大致意思是父母在养育孩子之前,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严格的测试并获得相应证书,否则就没有办法成为合格的父母。这种培训证明在北欧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科学育儿的重要性。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盲目地套用他人的育儿经验,没有教育可言。孩子的内心敏感细腻,早期听到过的一些话可能成为心里永远的烙印。为人父母,一定不要将所谓的教育变成伤害孩子的武器,以下这4句伤人的话,绝对不要对孩子说。1.再不听话,半夜魔鬼来抓你!这句话是在家庭中常见的威胁手段,属于恐吓范畴。但是家长对这种恐吓却乐此不疲,因为它能达到让孩子立马听话的效果,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来得更有意义。殊不知,恐吓在所有的教育沟通中副作用最大,长时间的恐吓会让孩子打心里抵触或害怕某一事物,为将来的人生留下无意识的阴影。有一个经典的诱避原理实验:在羊身上涂抹某种能够催吐的化学物质,而在食用完这些小羊之后的狼群随后便狂吐不止。自此之后,这群狼再遇到小羊,产生了不再是饥饿感,而是恐惧感。孩子自从脱离羊水起,就一直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们成长的过程,也是与家人社会逐渐建立信任的过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当孩子接触到的刺激已经超过了自身可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孩子就会因此产生一种创伤感和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家长不断地消耗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只会让孩子畏手畏脚地长大,缺乏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头顶上一直有一朵挥散不去的乌云。2.打压孩子自信心的侮辱性言论“你多大了?连这个都不会干。”“你们班还有比你更笨的吗?”“我们天天省吃俭用不都为了你,你天天都学到啥了,对得起我们吗?”“家里现在很穷了,你能不能不添乱了。”这种情况下说出的话,家长究竟能不能分清是出于抱怨还是出于教育?家长无法选择孩子,孩子也无法选择家长,既然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家长又何必让孩子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一直在亏欠父母呢?这样的沟通方式确实会让孩子少犯错误多听话,因为他们会体谅父母的辛劳,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他们的自尊心也因此变得非常低。如果让孩子长期沉浸于这种耻辱教育的环境中,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消极的自卑心理。埃里克森有这样一个人格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岁半到三岁的年纪,正是孩子自主感和愧疚感相互对立矛盾的过程,家长积极的引导会让孩子拥有自主意识,反之则会让孩子沉浸在一种愧疚感之中,丧失自主感。3.你再这样子的话,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爱是联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纽带,不应该成为威胁孩子的工具,并成为要挟孩子听话懂事的筹码。这种看似不经意脱口而出的话,会在无形中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心理,丧失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安全感。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组长期追踪调查研究,发现那些经常受到威胁式教育的孩子,很容易将在童年中得到的不信任感迁移到人际社交中,并且出现心理失调、情绪紊乱等状况。原生家庭受到的阴影伤害不是说随着时间流逝就能慢慢迷失削弱的,相对于恐吓威胁,父母能够和孩子们心平气和的交谈才是言传身教的方法。4.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在教育中没有给孩子太多的自主权与发言权,这种自以为很有威严的做法很有可能会触动孩子的叛逆机关,让孩子过早拥有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哪怕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多听一句,父母孩子能够沟通的途径也彻底关闭。孩子的出现是父母婚姻爱情的结晶,是上天赐予这个家庭最好的礼物,家长明明是最爱孩子的人,为何反而也是伤害他们最深刻的人呢?学会沟通,不要让爱沉沦。-ThEnd-作者
汤靡达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im,OG.;Balts,PB.;Bumpass,LL.;Clary,PD.;Fathrman,DL.;Hazzard,WR.;Shwdr,RA.NationalSurvyofMidlifDvlopmntinthUnitdStats(MIDUS),–.AnnArbor,MI:Intr-univrsityConsortiumforPoliticalandSocialRsarch;.神奇小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h/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