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时
关
注
贵州一岁多女孩右眼瞳孔出现小白点,后来长出一个鸡蛋大的肿瘤,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医生说必须摘除眼球,否则肿瘤一旦转移,孩子可能性命堪忧。
为何一个白点长成了肿瘤?还有哪些信号提示宝宝可能生病了?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为何白点长成了肿瘤?
瞳孔处的白点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在眼内生长时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宝宝。疾病刚开始的时候,宝宝的眼睛看起来是正常的,不容易被发现,之后才在瞳孔处出现白点。而且肿瘤增长迅速,很多宝宝发现时已经相对严重了,则需要摘除眼球来治疗。
目前,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保眼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家长应重视儿童体检,特别是家族中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宝宝,4岁以前都应定期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内期的微小病变。
除了要警惕宝宝眼球的白点之外,还有哪些疾病信号,需要爸爸妈妈警惕呢?
信号一:宝宝口唇、指甲青紫表现:
宝宝生后出现口唇、指甲青紫,经常容易感冒,而且不愿意吸奶,呼吸急促,大一点的孩子喜欢蹲的动作,容易劳累、体力差、甚至出现生长发育障碍的情况。
警惕:先天性心脏病
应对方法:
病情轻的:有些宝宝可以自行愈合,如缺损较小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还可通过介入手术择期进行修补,一般会痊愈。
病情重的:有的缺损比较大,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发育,如法洛四联症,则需要由医生做出最佳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治疗。
信号二:头部出汗多,出现枕秃表现:
宝宝头部出汗很多,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都大汗淋漓,大量的汗液刺激头部,发痒,特别是与枕头接触的部位汗液不易挥发,痒得更难受,小孩睡得不安辗转反侧,头部与枕头产生摩擦,时间长了便形成枕秃。此外,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还有晚上哭闹等。
警惕:佝偻病
应对方法:
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慢性营养不良病,由于维生素D的不足,使宝宝体内钙、磷的代谢失常,在6个月以下的宝宝比较常见。患儿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同时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康复锻炼,就能有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信号三:前囟门(头顶的凹陷)鼓起表现:
宝宝前囟门尚未闭合时,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摸上去有紧绷的感觉或者高出周边组织,同时伴有嗜睡、呕吐,脖子发硬,甚至出现抽风,家长要高度警惕。宝宝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则往往提示病情严重。
警惕: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脑水肿及脑肿瘤
应对方法:
前囟凸起说明颅内压力的改变,应立即就医,不能耽误诊治的时间,医生可通过脑脊液、头颅超声波、CT等检查,找到宝宝颅内压力升高的原因,进行治疗。
注意:哭闹、咳嗽、用力或排便时,也会使宝宝前囟有紧张感,但为正常现象,家长不要过于担心。
信号四:喝过母乳后打呼噜表现:
宝宝睡觉时,一直哭闹无法入睡,而且呼吸声很大。打呼噜,尤其在喝过母乳以后。
警惕:喉头软化症
其他症状:
1.呼吸快速、喘,胸肋骨凹陷、声音沙哑。
2.容易呛奶、吃奶时需要常常中途间断。
3.容易同时发生厉害的胃食道逆流。
应对方法:
这其实是一种良性、发育未完全的情况,大部分的宝宝都会自行发育完全,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情况恶化,建议家长要赶快带宝宝去看医生。家长要每天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定时打预防针就给医生检查一下,并且和医生讨论专家观察到的情况。
信号五:不明原因发热,出血表现:
宝宝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抗生素治疗无效。常常伴有出血的症状,如鼻腔、口腔、牙龈出血,或者皮肤有出血点。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的情况。
警惕:儿童白血病
应对方法: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7岁儿童最常见。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进一步带孩子进行血常规、血涂片的检查,遵医嘱看是否需要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来确定是否患有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一旦确诊,医院的血液科治疗。经过正规的化疗,大部分宝宝可以获得根治,既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也不会遗下后遗症。少数高危型的,如患有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反复发作或不能缓解的宝宝,才有必要进行骨髓移植。
信号六:不会笑不会抬头表情呆滞表现:
1新生儿期:
有些宝宝出生后,反应、吸吮能力都很差,对光反应不敏感,而且一些原始的反射,如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能力比较弱。
2婴幼儿期:
宝宝2-3月还不会笑和抬头;睡眠不安。4-5月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同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哭声微弱或经常发出阵阵尖叫。
宝宝穿衣时肢体僵硬,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大腿,洗澡时双手握掌,四肢僵硬。全身乏力、四肢发软或发紧。喂奶困难,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易呛奶,吐奶,这也是宝宝脑瘫的前兆。
宝宝出现语言障碍,不注意看人,不凝视,表情呆板不灵活,逗时无反应,不会笑。拇指内收,双手常握拳。另外关键的一点:宝宝常常无法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当站立时,为了维持站立姿势不得不进行频繁调整。
警惕:小儿脑瘫
应对方法:
当发现宝宝不会笑不会抬头甚至表情呆滞等症状时,医院进行诊断,避免宝宝的脑瘫情况加重。小儿脑瘫越早发现,疗效越好。6个月内治疗,效果最佳。目前肢体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搜狐母婴,寻医问药,母婴育儿问答
宝宝有异常情况出现妈妈们一定要及时注意,同意的点z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