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章炳麟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但他的思想过于激进,他曾主张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他强调:“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这句话之所以是一种激进的观点,是因为:
A.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B.道德只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道德衰亡,会对社会发展起负作用,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道德衰亡与亡国灭种是没有关系的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道德知识。
第二步,“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这句话之所以是一种激进的观点,是因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其衰亡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但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道德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将道德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片面地夸大了道德的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不是没有作用。A项错误。
B项: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先进的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落后腐朽的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并不是只会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项错误。D项:道德衰亡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促使亡国灭种,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D项错误。
2、(单选题)下列我国著名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C.昆仑山——秦岭
D.祁连山脉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自然地理题目。我国的山脉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
(1)东西走向的山脉: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脉——武夷山脉,③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甘肃东部的六盘山、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其中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4)其它走向的山脉有:西北——东南的山脉,如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
A项,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我国西南,它是由几列平行排列的巨大山脉组成的山系,属于弧形山脉。故错误,排除;
B项,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故错误,排除;
C项,昆仑山——秦岭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故正确,当选;
D项,祁连山脉属于西北——东南的山脉。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3、(单选题)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其理在于审时度势”。将之用于治国,就是要:
A.认清天下大势,考虑行动后果,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B.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
C.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D.尊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
↓↓↓
正确答案:A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其理在于审时度势”意思是事情有常道也有权变,道理有通有不通……其中的深意在于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将洪仁玕的话用于治国,就是要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认清天下大势,考虑行动后果,尊重客观规律,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其理在于审时度势”,将之用于治国,就是要认清天下大势,考虑行动后果,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强调的是懂得变通,与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没有关系。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其理在于审时度势”,将之用于治国,就是要认清天下大势,考虑行动后果,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强调的是懂得变通,题干中未提到规矩,所以洪人玕的观点与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没有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事有常变,理有穷通……其理在于审时度势”,将之用于治国,就是要认清天下大势,考虑行动后果,做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强调的是懂得变通,题干中未提到历史方面,所以洪人玕的观点与尊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没有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4、(单选题)下列文学作品和命名方式搭配不正确的是()。
A.《白氏长庆集》——年号
B.《韩昌黎集》——地名
C.《漱玉词》——书斋
D.《欧阳文忠公集》——谥号
↓↓↓
↓↓↓
正确答案:C本题属于文学常识题目。A项,《白氏长庆集》是唐代白居易的作品集,原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出版,故名为《白氏长庆集》。故正确,排除;
B项,《韩昌黎集》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集,韩愈的宗族原本是出于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故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的作品名为《韩昌黎集》。故正确,排除;
C项,《漱玉词》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集,因济南李清照故居前有漱玉泉而得名。故错误,当选;
D项,《欧阳文忠公集》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集,欧阳修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故正确,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5、(单选题)甲做生意急需用钱,并与乙约定,乙借给甲10万元,甲将收藏的一件古董交给乙,若一年后如期还钱,乙就归还古董;若一年后未如期还钱,乙就出卖古董抵债。对此,甲与乙的关系属于:
A.抵押关系
B.质押关系
C.留置关系
D.侵权关系
↓↓↓
↓↓↓
参考答案:B质押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依法将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抵押权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留置权是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故选B。
6、(单选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养生,注重蔬菜、水果的摄入,有些人甚至因此成了素食主义者。但据研究显示,光吃素食不仅容易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的缺乏,还容易因维生素的缺乏,而使得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且认识真理的绝对性
B.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C.要确定好事物的质
D.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养生,注重蔬菜、水果的摄入,说明素食的适量摄入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光吃素食不仅容易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的缺乏,还容易因维生素的缺乏,而使得胆固醇沉积形成结石,这说明素食摄入比例过高会导致相反的情况,对身体不利。所以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防止防止因摄入过多的素食,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主要表现在:(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过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题干中的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没有提到真理,并不能体现出要正确且认识真理的绝对性。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整体是指一个由有内在关系的部分所组成的体系对象。题干中的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没有提到整体与部分,并不能体现出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题干中的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防止质变,而不是把握好质,并不能体现出要确定好事物的质。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7、(单选题)某晚,甲市的吴某乘车抵达一偏远别墅区,吴某见市民黄某独自背包路经该处,便持刀威胁并抢走其背包后迅速离去。本案中,吴某的行为构成:
A.职务侵占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题干中吴某持刀威胁财物所有人黄某,强行将其背包抢走据为己有,构成抢劫罪。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题干中的吴某并不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不构成职务侵占罪。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题干中的吴某持刀是为了威胁黄某交出背包,并没有故意持刀伤害黄某,不构成故意伤害罪。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特点是:(1)必须是公然夺取;(2)抢夺是一种强力行为,因为不实施强力夺取,就不能实现财物的非法转移。但必须以不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胁迫的手段为前提。题干中吴某以暴力相威胁,不构成抢夺罪。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8、(单选题)下列关于疾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阿尔兹海默症女性的患病几率小于男性
B.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食用辣椒
C.佝偻病与维生素D有关
D.肺结核由细菌感染导致
↓↓↓
↓↓↓
正确答案:A本题属于科技常识题目。A项,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女性患病较男性多。故错误,当选;
B项,辣椒可引发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多吃。故正确,排除;
C项,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故正确,排除;
D项,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故正确,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9、(单选题)在明代,对于广大学子们来说,在科举考试上金榜题名,步入仕途则是获得官职的唯一正当途径。所谓“金榜题名”就是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
A.童生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
↓↓↓
正确答案:D本题属于文化常识。A项,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B项,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乡试是明朝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级考试。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C项,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明朝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二级考试。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
D项,所谓“金榜题名”就是指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殿试是明朝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三级考试。符合题意,故正确,当选。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金榜”是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皇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10、(单选题)“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于()。
A.《花间集》
B.《古诗十九首》
C.《诗经》
D.《剑南诗稿》
↓↓↓
↓↓↓
正确答案:B本题属于文学常识题目。A项,《花间集》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赵崇祚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该词集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人的经典作品。故错误,排除。
B项,《迢迢牵牛星》是汉代的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该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编入《文选》而成。故正确,当选。
C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故错误,排除。
D项,《剑南诗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词全集,为纪念在川、陕的军旅生活,陆游就将其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1.从年1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