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喂养之补钙

小儿喂养篇之补钙

近十年来,牛奶、酸奶之类,已经占领了中国,市场上的乳制品五花八门:高维高锌奶,高纤高铁奶,高铁高钙奶,高钙高锌奶,高锌高纤奶,“特仑苏奶”,“双蛋白奶”、“舒化奶”,“双核奶”,“儿童奶”,“老人奶”,“女人高钙奶”等。让中国人觉得:没有牛奶,天会塌下来。甚至,不少人觉得:牛奶拯救了中华民族。

对于“钙”,也是一个大问题。“钙”,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是属于微量元素当中,其含量小,作用大,最常见的基本功能:牙齿、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心肌及肌肉正常收缩。

所以,在长期缺钙的情况下,就会导致:

影响身体生长(佝偻病);降低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导致神经性偏头痛、烦躁不安、失眠;肌肉痉挛(抽筋);龋齿等。

但是,目前很多医生或者群众,都是对钙进行盲目的补充,凡是看到上面种种症状,首先就想到“补钙”,好像此法是万能的。在此种情况之下,各种补钙的方式粉墨登场,例如喝牛奶、钙片、喝骨头汤等。

过度补钙的危害有哪些

A.产生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

B.造成高钙尿症,严重的有肉眼血尿。还可能形成泌尿道结石。

C.使血压偏低;影响了心脏功能。

D.在眼内房水中,引起白内障失明。

E.肠道中过多的钙会抑制铁、锌等二价离子的吸收,造成继发性的缺锌和缺铁,从而导致小儿厌食、贫血、乏力、生长发育缓慢和免疫力下降。

F.骨骼过早钙化,骨骺提前闭合,使长骨发育受到影响,终末身高受到抑制。此外骨中钙的成分过多,使骨质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G.使软骨过早钙化,前囟门过早闭合,形成小头畸形,制约了宝宝大脑发育空间。

H.极少数会患上“鬼脸综合症”:表现为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两眼距离远。

临床上,经常遇到关于奶的问题,或者关于钙的问题,例如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不长个子,是不是需要补钙、喝奶。唉,等等问题,都是问题。现在,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想奶成疯,感悟起来:牛奶,毁掉华夏民族啊。中国古代人不是有人喝奶吗?如果详细研究中国古代的喝奶史,会发现:

A、最早喝牛奶的中国人,竟然是蛮夷之人(其后裔基本都在中东或者西欧),《史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而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提到:成吉思汗的队伍,携带干燥粉末状牛奶作为食物。但是,喝牛奶的习俗没有因为元朝统一中国而延续下来。

B、奶牛最早出现是在多年前,由欧洲早期传教士和殖民者在东南亚引种杂交后流入云南边境的。

C、最早的牧牛场,于年在北京建立;清朝后期,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奶牛也陆续登陆中国。

牛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年而已。

为什么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1牛奶中含有乳糖,需要乳糖酶分解吸收。而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缺乏乳糖酶,我们中国人更有80%以上缺乏乳糖酶(有的资料显示是93%以上)。而且,乳糖酶在人体也是随着年龄而消失:婴儿期,由胃肠分泌乳糖酶来分解乳糖;从三岁以后,肠道内缺乏乳糖酶。如果没有乳糖酶,那么,乳糖在肠道堆积引起发酵,而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的情形,这就是“乳糖不耐症”。2从中医方面来看“牛奶”,《名医别录》言:“性微寒。能补虚、止渴、下气”。《千金食疗》载:牛奶“味甘,性微寒。”,结合临床实践,牛奶确实是性寒、味甘、酸。再看正常的人,是偏温的,所以,人体环境,需要无时无刻维持偏温的状态,那么,则不能饮食大量的寒凉之品,包括蔬菜类在饮食的时候是需要用生姜来调性。更何况,牛奶的甘甜与厚腻,都是痰湿的标志。而且牛奶,因为缺乏上述的乳糖酶,所以,对中国人则是负担。

若是饮用,特别是长期的,因为寒凉伤阳气,就会导致阳气亏损,不能补钙反而畏寒、面色青白;因为是寒凉之品,甘甜与厚腻,入体则变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得中焦不能消食、运化,人体就会出现纳少或者纳呆、胃胀腹胀、胃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反酸,有的患者涨水了,出现肥胖,所以十个寒湿九个胖子;也因为阳气亏损,推动无力,而且长期以来,寒湿凝结,也会导致便秘。

如果从《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的角度来看,足以导致癌症(牛奶的天然激素IGF-1可以刺激所有癌细胞活跃生长与繁殖,几乎与每一种癌症都有关联。)、乳腺结节之类的疾病;因为寒湿困阻中焦,中焦无法运化,也会导致气血生成减少,所以也有人经常困重、乏力、少气懒言,小孩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短寿(天然激素IGF-1可以使孩子长得高一点,高2至3厘米,但是,其会刺激细胞分裂繁殖,无疑将使细胞提前衰老死亡。);而且,当乳糖无法发酵,在肠道中变成垃圾酝酿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阴毒”、“浊气”,形成“积食”,也有可能导致小儿过敏体质的形成,病发湿疹、荨麻疹、鼻炎等。(牛奶中含有一种蛋白,叫牛血清白蛋白(BSA)。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得儿童糖尿病与对这种蛋白的过敏有关。英国的牛奶销售委员会已经关门。)牛奶与补钙1牛奶含钙并不高。

人们,每天都在重复一句谎言“牛奶补钙”。

相同重量的食物含钙量,以克为单位,海带比牛奶高出11倍,芝麻、雪里蕻比牛奶高过9倍,蕨菜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头菜、小白菜、油菜、苋菜的含钙量比牛奶高1.5至3倍,红萝卜与牛奶的钙相当。

所以,随便挑一种绿叶蔬菜,钙含量都不会低于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会缺钙。

2喝牛奶反而会缺钙。

美国研究饮食与疾病关联方面权威医生JohnMcDougall,曾做过一个全世界各地区人民摄取钙质与骨质疏松症的大型研究计划。

历经多年的研究调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人民,他们的饮食中并没有乳制品之存在,也未面临骨质疏松的侵害,例如非洲斑图妇女从来不喝牛奶,钙质的获取完全来自蔬菜。斑图妇女一生当中平均生育10个子女,每个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亲们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钙,但斑图妇女并没有缺钙;

相反,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之国家为美国、英国、瑞典、芬兰,他们也正是乳类制品消耗最多量的国家,喝牛奶最厉害的美国妇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

从中医方面来认识,那就是人体需要的是偏温,用牛奶的寒凉来补充阳气,那就是无稽之谈,严重违反“寒寒热热”之戒。

中国大地,有充足的光照,更有富含钙的大豆和深绿色多叶蔬菜,所以,我们的祖先没有通过喝牛奶获得钙。

植物中大豆的钙和镁的含量都很丰富,所以喝豆浆钙的净吸收率比喝牛奶更高;对于那些缺乏乳糖酶的人更是如此。

大豆中的低聚糖是肠道好菌(双歧杆菌)的食粮。另外,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卵磷脂、异黄酮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所以,多吃(非转基因)大豆,多喝豆浆,可以补钙又补镁,不得软骨病或骨质疏松,不失眠,营养健康。

钙片

目前,市面上的钙片品牌真是多不胜数,各种产品千奇百怪,价格是越来越贵,进口货色越来越多。服药钙片,也是会产生一定副作用的,是药三分毒嘛。

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实际上,是钙片对中焦具有损害作用,主要是阻滞运化,反过来推测:钙片是寒凉的(因为钙片中主要是钙离子吸收问题,钙离子为阳离子,偏于酸性,酸性物质多寒凉)。

那到底如何正确补钙?

A、患者具有缺钙的症状体征,如烦躁不安、失眠、抽筋、龋齿(注意,佝偻病不在此范围,因为佝偻病形成了,再补钙用处不大);

B、抽血查微量元素显示血钙不足。

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若是患者只有症状体征,而查血显示钙正常,一般不需要补钙,如果执意补钙,可试探性补钙:就是服用钙片3到5天,看看症状消除没有,如果没有消除,请停止补钙,因为这些病情不是缺钙引起的;如果症状消失,那就用1周再停药。

注意补钙过程中,一般是需要注意血钙的检测的,以免过量,产生中毒。

最后一个“补钙”的误区,那就是“骨头汤”的问题。

不少老人都会认为熬骨头汤,喝了之后能够补充体内钙的需要,给小孩补补。这个认识,完全是错误,深受“以脏补脏”的误导啊。现在,这种误区不仅仅发生在广东人身上,还有北方人也是如此。

首先,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很少,不能达到补钙的目的;

其次,“骨头”也属于“肉类”,完全具备了“毒性”,而且,长时间熬制,更会产生一层“油”,这个在中医里面就是严重的痰湿,更不容易消化,容易化火!这层“油”,犹如炼制“尸油”,非常毒。

所以,不主张所谓的“骨头汤”、“肉汤”、“内脏汤”,清淡饮食、粗茶淡饭才是最好的补给品。

到这里,我们就不要被那些“补钙”宣言所迷惑,因为理念的错误,坑害你、你的小孩一辈子,警惕那些所谓的“补钙陷阱”,被骗钱还是小事,身体受害才是不可逆的。

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h/6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