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诊笔记
年12月我在推拿科规培,12月6日,我随推拿科俞静老师门诊,遇一患儿,14月大,因“反复咳嗽1周”来诊。家属诉1周前患儿受寒出现咳嗽,流清涕,无明显发热,无咳痰,恶寒无汗,夜里症状加重,未经系统诊治,形体中等,大小便正常,胃纳,夜寐欠佳。查体:两肺呼吸音稍粗,无明显干湿啰音,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脉浮紧。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俞静老师诊断为:咳嗽(风寒袭表),明确诊断后,俞老师随即开始推拿治疗,补脾,清肺各2分钟,顺运内八卦次,推三关次,分推肩胛次,揉肺俞5分钟,开璇肌5遍,黄蜂入洞2分钟,捏脊7次,推拿后,患儿咳嗽次数有减少。二诊(12月7日),患儿家属诉患儿咳嗽明显减轻,仍有流涕,量不多,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胃纳,夜寐尚可。三诊(12月8日):患儿家属诉患儿无明显咳嗽,无流涕,精神可,二便可,胃纳,夜寐可,继续巩固治疗。俞老师说小儿咳嗽多属外感引起,故早期治疗时应注意在宣肺止咳的基础上祛外邪,至症状缓解后,逐步转为补肺、补脾,增强“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患儿应慎衣着,适寒热,防外感。少食辛辣香燥炙及肥甘厚味的食物,防内伤乳食。外邪未解之前,忌食油腻荤腥;咳嗽未愈之前,忌食过咸过酸食物。咳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印象大论篇》:“秋伤于湿、久生咳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嗽是儿科最为常见的肺系证候之一。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以婴幼儿为多见。小儿咳嗽外感者多见,而内伤者少,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为多。一般预后良好,但肺为娇脏,加之小儿肤薄神怯,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若治而不当,或失治、误治,损伤肺气则病久难愈。西医学认为咳嗽是呼吸道防御反射性运动,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百日咳、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均可引起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而言,发病可急可缓,病原是各种病毒及细菌,或合并感染。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反应,以及慢性鼻炎、咽炎等皆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