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学生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的蔓延扩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也需要加强常见、多发性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和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02
秋冬腹泻
引起腹泻的病源主要是病毒和细菌,有许多种病毒感染胃肠以后都可以引起腹泻。例如,轮状病毒、肠腺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等。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
传播途径: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
03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04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05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的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较多。而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传染源为该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此外,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该病的传播。
传播途径:
1、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
2、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3、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部(肚子)疼。腹泻和呕吐可能引起脱水。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和发烧症状。06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提倡锻炼,提高免疫力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3.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4.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秋冬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5.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正确佩戴口罩。
6.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7、及时就医
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8.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