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儿科5-6章题答案及解析
一、A1
1、A
小儿用药剂量较成人更应计算准确,按体重计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多数药物都给出了每千克体重、每日或每次的需要量,按体重计算总量方便易行,故在临床广泛应用。选项B是近年来推荐的药物剂量计算方法,但此法需先计算出体表面积,计算过程相对复杂,不适合临床应用。选项C无法根据身高计算药物剂量,故不正确。选项D、E的精确度不够,故可排除。
2、C
小儿病房最适宜的床位数是30~40张,过多存在安全隐患,易引起交叉感染,过少不利于患儿的收治。
3、B
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变得十分强烈,而且害怕被父母抛弃,因此住院期间分离性焦虑表现得最明显。
4、C
小儿发热时常用的退热药物为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类,但剂量不可过大。
5、E
小儿禁用的镇静止惊药物是吗啡,因为吗啡会抑制呼吸。
一、A1
1、B
3岁以内小儿测温以肛温为主,插入深度以2~3cm为宜,过深肛表易折断造成损伤,过浅测量不准确。
2、D
股静脉位于股神经与股动脉内侧约0.5~1cm处。
3、D
1岁内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
4、A
小儿肌注药量较少,为防止小儿哭闹时肢体活动影响肌内注射,在进行肌注时要“三快”,即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
5、B
幼儿期是住院儿童出现分离性焦虑最明显的年龄阶段,是最易出现退行性行为的年龄阶段。
6、C
具体运筹期(7~11岁)的儿童认为生病是外来的,可以区分病因和致病原,认为道德行为与病因有关,并能够注意疾病的程度。
7、A
PICC插管最常选择的血管是贵要静脉,因为此静脉直、粗、静脉瓣少。其次选择正中静脉或头静脉。
8、C
静脉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9、B
链霉素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因此使用该药时需要监测听力。
10、C
小儿咳嗽时一般不用镇咳药,因其可抑制呼吸中枢,而应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法稀释呼吸道的分泌物,配合体位引流排出痰液。
11、B
给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其抱起或抬高其头部,防止呛咳。采用奶瓶喂药会使小婴儿再次吃奶时,误将奶当成药而拒绝吃奶。药物和食物混合喂服也会产生同样的不良影响。口服给药应按时按量,不可暂缓给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2、C
脐静脉插管后导管末端应位于下腔静脉(X线显示膈上1cm)处。
二、B
1、1、E
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
2、B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3、D
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
一、A11、B
PICC的禁忌证是肘部血管条件差;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血小板明显减少或有凝血障碍者。
2、B
光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发热,这是由于荧光灯的热能所致。
3、A
维生素K3、磺胺可以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E
蓝光疗法的适应证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
6章答案部分
一、A1
1、B
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的代谢。
2、B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3、B
ABO溶血病是由于O型血孕妇通常在孕前接触过A、B型血型物质的抗原刺激,其血清中产生了相应的抗A、抗B的IgG,妊娠时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溶血,故50%在第一胎可发病。
4、E
肺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在孕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增加,35~36周时迅速增加。
5、D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中。
6、D
新生儿房间温度应保持于22~24℃,湿度55%~65%,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冬季环境温度过低时可引起新生儿(特别是低体重儿)体温不升,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应注意保暖。另经临床验证,新生儿病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时最适宜。
7、B
出生体重不足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克称为低出生体重儿。
8、B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
9、C
产时感染多因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或分娩时吸入、吞入污染的羊水后感染,也可与助产时消毒不严有关。产后感染往往与细菌从脐部、皮肤黏膜损伤处及呼吸道、消化道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的感染。
10、C
胎儿通过羊水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为主。
11、B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在早产儿中以缺氧多见,在足月儿中以产伤多见。
12、B
新生儿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应首先考虑病理性黄疸,而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13、B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常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14、A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最常见于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
15、B
新生儿溶血病是非感染性病理性黄疸中最常见的病因。
二、A2
1、D
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体重大于g,属于正常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10%~90%,属于适于胎龄儿。
三、B1、1、C
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特点。
2、A
缺氧、产伤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原因。
一、A11、D
败血症患儿须按医嘱输注有效抗生素,用药时间较长(一般症状消退后,再用药),所以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
2、A
患儿为过期产儿,出生时无呼吸,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取分泌物,尽快建立呼吸、循环。
3、B
新生儿窒息复苏时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为3:1,即90次/分按压和30次/分呼吸,达到每分钟约个动作。
4、C
新生儿颅内出血时护士应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每4小时测T、P、R、BP并记录。
5、D
新生儿胸外按压的频率是次/分。
二、A21、A
患儿起病时间是生后5小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青紫,符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时间和症状,故首要的护理诊断为气体交换受损。
2、B
生后3~5天的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乳腺肿大,是由于母亲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一般生后2~3周内消退,切勿挤压,以免造成感染。
3、D
新生儿重度硬肿患儿复温时应逐渐复温,复温调节的暖箱温度应比患儿体温高1~2℃,让患儿有一个适应过程后逐渐提高箱温至适中温度。
4、C
出生体重在g以上而无青紫的早产儿,可生后2~4小时喂10%葡萄糖水2ml/kg,无呕吐者,可在生后6~8小时喂乳。
5、C
如肛温>30℃,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患儿可放入30℃暖箱中,根据体温恢复的情况逐渐调整到30~34℃的范围内,6~12小时恢复正常体温。
6、B
新生儿体温过高时,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冰敷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否则易引起体温不升。应该松开包被,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三、A3/A4
1、1、B
根据体重分类,g以上为正常出生体重儿,~g为低出生体重儿,~g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低于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g以上为巨大儿。
2、B
该患儿为早产儿,早产儿的外观特点为皮肤红嫩胎毛多,足底纹少,足跟光滑,头发分条不清如绒线,耳廓软而贴,指(趾)甲未达指(趾)尖。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
3、B
暖箱的温度应根据小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而定,该患儿出生体重g,初生2天后应调至33℃。
4、A
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床旁应放置急救物品与药品,将患儿置于水床上,可预防呼吸暂停的发生,肩部垫高以使颈部充分伸展,频发呼吸暂停时可持续低流量给氧,故选择A。
5、D
早产儿初始的哺乳量根据出生体重而定,低于g者为1~2ml,~g者为3~4ml,~g者为5~10ml,~g者为10~15ml。
2、1、D
该患儿出现贫血、病理性黄疸,且母子ABO血型不合,应考虑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
2、D
母乳喂养不会加重溶血的症状,可以继续。
3、C
光疗时皮肤上不可涂抹油类,以防灼伤皮肤。
四、B1、1、C
低体温和硬肿是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表现,复温是治疗的关键。
2、A
新生儿破伤风时,应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增加痉挛发作。
第七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基础知识一、A1
1、①小儿营养不良的血清学检查的特征性改变是
A、血清酶活性升高B、血浆胆固醇升高
C、生长激素分泌减少D、血糖降低E、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见于
A、1岁以下小儿B、2岁以下小儿C、3岁以下小儿
D、5岁以下小儿E、8岁以下小儿
3、①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直接原因是
A、维生素D缺乏B、血磷明显降低C、碱性磷酸酶增高
D、血清离子钙降低E、钙磷乘积降低
4、①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
A、乳类中的维生素DB、蛋黄中的维生素DC、猪肝中的维生素D
D、植物中的维生素E、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
实践能力
一、A1
1、④口服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改为预防量前应持续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E、到骨骼体征消失
2、④Ⅰ度营养不良应为体重低于正常比例和腹壁皮下脂肪厚度
A、8%~10%,0.8~1cmB、10%~15%,0.6~0.8cm
C、15%~25%,0.4~0.8cmD、25%~40%,0.4cm以下
E、40%以上完全消失
3、④给营养不良患儿肌注苯丙酸诺龙的目的是
A、增加机体的抵抗力B、促进脂肪合成代谢C、增强机体的糖代谢功能
D、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E、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4、④预防佝偻病发生的措施错误的是
A、母孕期应多晒太阳B、母孕期末三个月应补充维生素D
C、坚持母乳喂养D、新生儿在生后两个月起补充维生素D
E、按时添加辅食
5、④小儿肥胖症的正确饮食结构
A、低脂肪、低糖、低蛋白B、低脂肪、低糖、高蛋白
C、高脂肪、低糖、高蛋白D、低脂肪、高糖、低蛋白
E、低脂肪、高糖、高蛋白
二、A2
1、④男,4岁。1岁时诊断为佝偻病,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现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但仍遗留中度“O”形腿,应给予
A、按摩腿外侧肌群B、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C、手术矫正畸形
D、口服维生素D+钙E、使用突击量维生素D
专业知识
一、A1
1、③护理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应特别注意观察可能发生
A、重度贫血B、低血钠C、低血钾D、低血糖E、继发感染
2、③4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
A、方颅B、手镯征C、肋膈沟D、颅骨软化E、肋骨串珠
3、③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A、心功能不全B、肾功能不全C、低蛋白血症D、低钠血症E、肝硬化
4、③营养不良患儿的早期表现为
A、皮下脂肪减少B、消瘦C、体重不增
D、精神不振E、血浆蛋白下降
5、③营养不良时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
A、腹部、面部、躯干、臀部、四肢
B、面部、腹部、躯干、四肢、臀部
C、四肢、躯干、臀部、腹部、面部
D、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E、躯干、四肢、面部、臀部、腹部
6、③新生儿出生两周后应口服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剂量为每日
A、IUB、IUC、IUD、IUE、IU
7、③符合佝偻病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方颅B、肋骨串珠C、枕秃D、前囟闭合延迟E、颅骨软化
8、③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
A、躯干皮下脂肪厚度
B、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C、臀部皮下脂肪厚度
D、面部皮下脂肪厚度
E、四肢皮下脂肪厚度
二、A2
1、③患儿7.5个月早产,生后1个月来门诊健康咨询,患儿行母乳喂养,母孕后期有小腿抽筋。患儿除有时睡眠不安外,无其他症状。体检:一般状态好,未见异常体征。血清钙2.2mmol/L(10mg/dl)。指导其母需采取的措施是
A、肌注维生素D万IUB、口服维生素DIU
C、喂维生素D强化牛奶D、口服维生素D每日IUE、口服活性钙
2、③凌晨护士查病房时发现某Ⅲ度营养不良患儿,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慢、意识不清、呼吸暂停,肢凉,你首先考虑发生了
A、心力衰竭B、低血糖症C、低血容量性休克
D、低钙血症E、呼吸衰竭
3、③8个月婴儿,体重6.5kg,身长70cm,腹部皮褶厚度0.5cm,精神不振,爱哭闹。判断该患儿最可能是
A、佝偻病B、轻度营养不良C、中度营养不良
D、重度营养不良E、中度脱水
三、A3/A4
1、③患儿,女,9个月,突然发生四肢的抽动,持续2分钟,人工喂养,未加辅食,查:体温37.2℃,颈软,前囟2cm×2cm,枕部按压有乒乓感,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1、该患儿的初步诊断为
A、化脓性脑膜炎B、癫痫C、高热惊厥
D、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E、低血糖
2、首选的处理方法为
A、静脉输入10%葡萄糖溶液
B、立即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注
C、立即静注地西泮,再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注
D、立即肌注维生素D万单位E、给予20%甘露醇降颅压
2、③患儿,女,11个月,牛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来食欲差,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差,精神不振,体重6.5kg,腹部皮下脂肪0.2cm。
1、判断该患儿的营养状况属于
A、营养过剩B、正常C、轻度营养不良
D、中度营养不良E、重度营养不良
2、该患儿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口服胃蛋白酶助消化B、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C、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D、预防低血糖
E、尽快多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四、B1、③A.1~2个月B.3个月左右
C.6~10个月D.1岁左右E.2岁以后
1、佝偻病患儿出现枕秃多在
A、B、C、D、E
2、鸡胸和漏斗胸多见于
A、B、C、D、E
3、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
A、B、C、D、E
2、③A.1~2个月B.3~6个月C.7~8个月D.1岁左右E.3岁以后
1、佝偻病患儿出现颅骨软化的时间是
A、B、C、D、E、
2、佝偻病患儿出现方颅的时间是
A、B、C、D、E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基础知识
一、A1
1、①儿科常用的口服补液盐(ORS)溶液内不含
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葡萄糖E、碳酸氢钠
2、①ORS(口服补液盐)液的成分中电解质含量最多的是
A、氯化钠B、氯化钾C、氯化钙D、葡萄糖E、碳酸氢钠
3、①正常新生儿开始排胎便的时间是
A、生后12h内B、生后24h内C、生后36h内D、生后48h内E、生后60h内
4、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正确的说法是
A、3~9岁儿童多见B、发病高峰在夏秋季
C、发病急D、与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毒素有关
E、一般无需禁食
5、①低渗性脱水主要特征是
A、失钠<失水B、血钠<mmol/LC、单纯失水
D、失水<失钠E、单纯失钠
6、①小儿较成人容易发生脱水是因为
A、水代谢旺盛B、体表面积相对小C、消化功能差
D、尿量多E、细胞外液相对少
实践能力
一、A1
1、④护理臀红患儿正确的做法是
A、便后应洗净臀部并涂滑石粉
B、便后应用肥皂清洗臀部
C、局部有皮疹者可涂激素类软膏
D、局部表皮剥脱者可涂抗生素软膏
E、避免用塑料膜或油布包裹尿布
2、④判断脱水性质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是
A、测量体重B、尿量C、血钠浓度D、血钾浓度E、二氧化碳结合力
3、④婴儿腹泻引起的等渗性脱水,第1天补液宜用的液体是
A、1/2张含钠液B、1/3张含钠液C、1/4张含钠液D、2/3张含钠液E、等张含钠液
4、④脱水患儿累积丢失液量补足的时间应是
A、30~60分钟B、1~3小时C、4~6小时D、8~12小时E、13~16小时
5、④小儿腹泻和酸中毒基本纠正时,突发惊厥应首先考虑
A、低血钾B、低血钙C、低血镁D、低血钠E、低血糖
6、④腹泻脱水患儿几经补液治疗后已排尿,按医嘱继续补液,ml溶液中最多可加入10%氯化钾
A、6mlB、8mlC、10mlD、12mlE、14ml
7、④在应用ORS液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多用于中度以下的脱水
B、服用ORS液期间不要饮白开水
C、出现水肿应停服0RS液
D、新生儿不宜用0RS液
E、明显腹胀者不宜用ORS液
8、④腹泻脱水患儿,在补液后眼睑发生水肿,说明
A、输入的液体中钠盐过少
B、输入的液体中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C、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溶液比例过高
D、输入的液体总量过多
E、输液速度过快
9、④关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饮食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C、尽早使用止泻剂
D、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E、加强护理,防止臀红
10、④腹泻患儿在补充继续损失量时其滴速每小时约为
A、3ml/kgB、5ml/kgC、8ml/kgD、10ml/kgE、12ml/kg
11、④腹泻患儿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时其滴速每小时约为
A、2~4ml/kgB、5~7ml/kgC、8~10ml/kg
D、11~13ml/kgE、14~16ml/kg
12、④关于腹泻患儿的饮食管理,不正确的是
A、轻型腹泻患儿暂停辅食
B、重型腹泻应禁食,至症状减轻
C、母乳喂养儿继续喂哺母乳,暂停辅食
D、有双糖酶缺乏的患儿,由牛乳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发酵乳
E、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每天加餐一次,共2周
13、④护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时宜采取的体位是
A、仰卧位B、俯卧位C、侧卧位或半卧位D、坐位E、膝胸位
14、④在护理脱水补液的患儿时,如输液后患儿出现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消失、心音低钝,应考虑
A、低钾血症B、低氯血症C、钙血症D、低镁血症E、低磷血症
二、A2
1、④患儿,3个月,腹泻2日,呈黄绿色稀便,有奶瓣和泡沫,为纠正轻度脱水,应选择
A、少量多次饮温开水
B、少量多次给予糖水
C、静脉补充林格液
D、少量多次喂服ORS液
E、静脉补充10%葡萄糖溶液
2、④患儿9个月,因稀水便3天,以腹泻、中度脱水收入院,给予含钾液体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此患儿补钾浓度一般为
A、0.15%~0.3%B、0.3%~0.6%C、0.6%~0.8%D、1%~3%E、3%~5%
三、B
1、④A.50~ml/kgB.~ml/kgC.~ml/kgD.~ml/kgE.~ml/kg
1、重度脱水入院第一天应供给的液体总量为(在禁食情况下)
A、B、C、D、E
2、中度脱水入院第一天应供给的液体总量为(在禁食情况下)
A、B、C、D、E
专业知识
一、A1
1、③婴幼儿腹泻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
2、③每ml口服补液盐中,碳酸氢钠的含量是
A、0.15gB、0.2gC、0.25gD、0.3gE、0.35g
3、③小儿慢性腹泻的病程在
A、2周~2个月B、2个月以上C、3个月以上D、4个月以上E、6个月以上
4、③轮状病毒肠炎多发年龄是
A、新生儿B、6个月以下C、6~24个月D、3~5岁E、6岁以上
5、③小儿轻度脱水,丢失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为
A、<5%B、5%~6%C、7%~8%D、9%~10%E、10%~12%
二、A2
1、③10个月男婴,腹泻2天,大便每日15~16次,蛋花汤样,精神萎靡,眼泪少,尿少,呼吸快,唇红,血钠mmol/L,皮肤弹性差。其首优的护理诊断是
A、体温过高
B、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C、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D、体液不足
E、潜在并发症:肾衰竭
2、③患儿,4岁,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伴腹泻,初为黄色水样便,次数不定,后转为红色果酱样血便,伴有特殊的腥臭味,同时患儿腹胀、呕吐。查体:T38.8℃,精神委靡,腹胀,固定压痛。临床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患儿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禁食,胃肠减压B、喂糖水C、稀释的牛奶D、少渣饮食E、低脂饮食
三、A3/A4
1、③女,8个月。因进食过量发生腹泻,6~10次/日,体温37.9℃,精神弱,前囟略凹,尿量稍减少。大便镜检:少量脂肪球,血清钠mmol/L。
1、该患儿的脱水程度及性质
A、轻度等渗脱水B、中度等渗脱水C、轻度低渗脱水
D、中度低渗脱水E、轻度高渗脱水
2、患儿首优的护理问题
A、腹泻B、有体液不足的危险C、体温过高
D、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E、营养不足
3、该患儿首优的护理措施是
A、暂禁食8小时B、按医嘱用抗生素C、停辅食继续母乳喂养
D、停辅食改豆制品E、静脉补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