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婴儿、儿童、青少年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佝偻病初期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症状,活动期可见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O型腿、X型腿等。佝偻病重在预防。
一、佝偻病的预防:
1、胎儿期的预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进食富含钙、磷及维生素D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2、0~18岁儿童的预防: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简便、有效措施。指导家长携带婴儿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2小时/日,尽量暴露婴儿皮肤,但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②维生素D补充: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IU/日,一直持续到儿童青少年阶段。③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IU/日,3个月后改为IU/日。
3、定期健康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与其它营养素。
二、佝偻病的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畸形。
1、合理饮食,坚持经常晒太阳。
2、活动期口服维生素D-0IU/日,一个月后改为预防剂量维生素DIU/日;当有重度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大剂量肌注维生素D10万~30万IU一次,治疗一个月后复查效果,并做好鉴别诊断,以防中毒。
3、佝偻病多伴有微量营养素缺乏,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
儿童保健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