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血小板的聚集增强,血黏度上升,极易诱发小血管病变。此外,由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据调查统计显示:冬季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者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
1.做好身体保暖工作
冬季的时候天气是特别寒冷的,尤其是在北方,气温长期处在零摄氏度以下,而气温的过低会导致血压波动变快。不少高血压病人在冬天的时候会觉得即使吃药也不是那么有效,有些人甚至以为买到了假药,其实不是,冬季就是这样的。所以冬季的时候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多穿衣服,不要让自己冻着了。头上要戴上厚厚的帽子,脚上要穿着厚厚的靴子,确保身体的温度不低。
2.规律饮食,口味清淡
冬季的时候很容易觉得饿,所以高血压患者也会喜欢上了吃东西,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吃辣辣的火锅,那是一件特别爽的事情。但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忍住诱惑,在冬天一样要注意远离“三高食物”,平时吃东西要清淡,并且饮食要规律。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冬天的时候晚上的时间比较长白天的时间比较短,高血压患者要确保自己有好好休息以确保血压的稳定,此时我们应该及时调节生物钟以适应自然环境。
4.居室
日常起居要“去寒就暖”。居室要避严寒,求温暖。保暖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会损伤阳气。“就暖”不等于“热”,温度太高反而不宜。北方家庭多有暖气,室温保持在20℃至23℃即可,如果过高,一则出汗过多,损伤阳气,二则到室外时,很容易受凉而引发多种疾病。另外,白天可选择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5.要坚持适度运动
合理运动有利于血压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在冬季,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来掌握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自我感到舒适为度。需要提醒的是,有晨练习惯的高血压患者,冬天的早晨出门锻炼要等到太阳升起来后,而且运动量要比夏天小。
6.要保持情舒畅平静
在冬天气温寒冷,如果情绪变化过快,则会使血压异常升高。另外如果发怒或者过度兴奋,也会出现面红耳赤,体温升高的症状,在平息之后,会造成体温变化过快,影响血管的正常收缩扩张,从而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在冬天高血压患者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要使情绪平稳为好。
7.要增加测血压次数
在冬季,高血压患者应增加血压自测,掌握血压变化(一天至少测血压三次,早上6:00-8:00时,下午15:0-17:00时,晚上睡前),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种类,否则容易发生降压过渡导致脑梗死等危险。
编辑丨张培宗视觉丨张培宗责编丨许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