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很多宝妈会怀疑是不是热出来的?还有宝妈看孩子流汗会特地将孩子的衣服脱掉一点怕热坏了。
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孩子睡眠时出汗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许多家长为此担心,到处求医,但疗效不好。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多汗?孩子是不是体质虚弱呢?
宝宝冒汗的常见原因
不正常冒汗有2种↓
阴虚盗汗
出汗后摸他,会发觉身体很热,小孩的反应一般是踢开被子。
其他特征包括:
1.面红、眼红、唇红,每日往往由下午开始就掌心发热;
2.睡不安宁,辗转反侧,好像不断有梦;
3.平常脾气暴躁易怒;
4.如有肝热,更兼大便燥结。
脾虚气虚
出汗后摸他,会发觉浑身冰冷,显示身体极为虚弱。
其他特征包括:
1.容易疲累,平时不太活跃;
2.胃口不好,不想多吃;
3.大便稀烂,人较浮肿。
“脾虚”的“脾”不等于脾脏的脾。中医所谓的“脾”,包括整个消化系统,所有食物营养的吸收、分解、传送,都必须畅旺,不可有阻滞,否则会窒碍体液流通和机体运作。
正常冒汗有2种↓
生理性多汗
正常小儿由于某种原因代谢旺盛,活泼多动,出汗比成人多,再加上婴幼儿皮肤含水量大,如遇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盖被太多,机体为了调节人体体温,通过出汗把机体过多的热排除出外,所以我们称它为“生理性出汗”,这种出汗是属于正常的。
病理性出汗
这种出汗往往发生在小儿安静的状态时,也可见全身或半身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小儿夜间出汗较多,我们应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一般体弱的小儿,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深睡后,汗逐消退,如缺钙、患佝偻病的小儿多见于这类出汗,这是因为佝偻病的小儿血钙降低时,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而产生多汗。如果小儿不仅前半夜多汗,后半夜甚至天亮前也多出汗,这种出汗也就是医学上称的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多见于患活动性结核病,是活动性结核病菌感染的中毒症状。注意,患结核病的小儿不但出现盗汗、常伴有小儿消瘦、午后低热等症状。家长如发现小儿多汗时,首先应分清多汗是生理性或是病理性。若怀疑病理性多汗或盗汗,应及时请医生帮助查清病因,及时治疗使小儿早日康复。
健脾的食疗方
汗证的孩子,首先就是要调理脾胃。由湿滞内蕴而导致盗汗的孩子非常多,家长先检查孩子的消化情况,及时给孩子消食导滞,强健脾胃。
黄芪红枣汤
组成:黄芪15克,红枣5枚。
用法用量: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以上。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食枣喝汤,每周两次。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
糯米麦粥
组成:糯米50克,小麦60克。
用法用量:同煮粥,食时加适量黄糖调味,作早点或晚餐食用。
功能主治:养心神,敛虚汗,厚肠胃,强气力。对小儿脾胃虚弱、自汗神疲有辅助疗效。
羊肚粥
组成:羊肚1只,大米60克
用法用量:加水共煮粥,煮后加入花椒、姜、葱调味,分数次食用,连用3日。
功能主治:治疗小儿脾虚自汗、阴虚盗汗。
家长可以怎样护理?
1.调理体质——脾胃是体质的核心,要调理体质先调理脾胃。由湿滞内蕴而导致盗汗的孩子非常多,家长先检查孩子的消化情况,及时给孩子消食导滞,强健脾胃。脾胃好的宝宝体质也自然好,盗汗的症状也就能有效的缓解。
2.及时补充水分——多汗易造成宝宝口舌干燥,健康受损,因此要多给宝宝喝水,喂以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代谢之需。饮食要清淡,避免汗液增多。
3.保持皮肤干爽——注意给多汗的宝宝勤换衣被,随时用软棉布擦身,以保持皮肤干燥。宝宝身上有汗时,不要等衣服自行焐干,要及时更换;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户外活动,帮助宝宝自身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饮食上不宜盲目用补品,妈妈可以调剂营养餐食,来帮助宝宝缓解盗汗症状,建议给宝宝多吃绿色蔬菜和粗粮。
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小儿论坛核心词:小儿点击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白癜风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