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杨一民主任谈小儿维生素D缺乏

小儿维生素D佝偻病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之一,原因为小儿体内缺乏维生素D,致钙磷代谢失常,引起骨骼病变,并影响到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此病好发于2~3岁以内的小儿和冬春季节。

民间常称此病为“缺钙”,这是不准确的,易使家长误以为病因是缺钙而仅给单纯补钙治疗,忽略此病的主要病因是缺乏维生素D,使此病迟迟得不到控制。

一、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呢?

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和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

二、引起此病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呢?

1、皮肤的日照合成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因此,日照不足是导致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婴幼儿时期由於怕冷怕熱或住樓房等原因,许多家長较少帶小孩到戶外活動,城市中高大建筑和污染的大气也可影响日光照射,冬春季节日照短、紫外线弱,均可导致人体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

2、天然食物包括乳类所含维生素D很少,不能满足需要,若不另加维生素D或晒太阳不足,易致维生素D缺乏。

3、生长发育过快的婴幼儿易致维生素D供给相对不足而发病,青春期生长加速,如日照少,可发生晚发性佝偻病。

4、母亲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早产、双胎的婴儿维生素D储备不足。

5、其他如患慢性腹泻、肝胆疾患,长期应用激素及抗惊厥药物均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或代谢。

三、此病有哪些表现?

此病多在出生后的3-6个月之前发病。

初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惊、易醒、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较烦躁,多汗与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常出现枕秃。

激期: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除上述症状明显外,可有以下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方颅,囱门晚闭,出牙迟缓或出芽顺序颠倒,肋骨串珠或肋缘外翻,鸡胸或漏斗胸,腹肌松弛,腹大(呈“提琴肚”),脊柱畸形,手镯或脚镯,会走者两下肢因重力作用而形成"O"或"X”型腿。

测定血中25-(OH)D3下降、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以及手腕部骨骼的X线检查是诊断早期佝偻病的可靠方法。佝偻病早期,血清钙、磷浓度在正常范围,严重时才会下降,因此,血中钙、磷的测定,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无多大意义。头发或尿钙检测也不能作为诊断佝偻病的依据。

四、如何防治?

目前主张早预防,患病时宜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综合治疗。

适当的日照是防治佝偻病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小儿平均每日宜户外活动1-2小时以上,轻中度佝偻病有时可通过夏季单纯日照治愈。不应隔着玻璃晒太阳,因紫外线不能充分透过玻璃,故会影响日晒效果。

除日照外,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佝偻病主张早期用药,应从小儿出生后半个月或一个月起给于预防量维生素D,南方每日-IU,北方和早产儿及体弱、患病儿每日-IU。农村及边远地区每日服用困难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按月按季按年龄段一次性应用5~10万IU维生素D。

活动期佝偻病患儿宜适当增加维生素D的用量,目前比较主张应用连续小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初期及轻度患儿每日-IU,激期中重度患儿每日-IU,连服4-6周。之后小于1岁婴儿改为每日IU,大于1岁婴儿改为每日IU。

在选择维生素AD制剂时,宜选用3比1或2比1制剂,10比1用于补充维生素A缺乏症,不能用于防治佝偻病,否则易引起维生素A中毒,最好用纯维生素D制剂。

目前不太提倡在各种儿童食品或钙剂中添加维生素D,一方面维生素D见光后非常容易分解,另一方面难于判断维生素D的摄入量,容易引起儿童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中毒。

五、关于补钙问题:

主张从膳食中获取钙质,如牛奶、配方奶、豆制品中获取钙和磷,牛奶、豆制品的含钙量高,一般不必同时加服钙片,因为在牛奶、母乳中皆有足量的钙质,许多婴儿的强化代乳食品中也常添加钙粉,这些足以满足小儿生长所需。母乳钙磷比例合理,吸收利用率高。应多吃这类食品。若严重者或不能获取充足的上述食物时可服用适量钙剂如碳酸钙制剂等。单纯补钙而不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佝偻病很难纠正。活动期佝偻病患儿不宜久站早走,以免下肢畸形。

责任编辑:小嘀

文章来源:医院儿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yesunfu

dididaozhen.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yh/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