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医院儿科门诊,医生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没有得病,但家长一次喂10多粒维生素D,又或者是一次性偷吃20多粒,家长担心孩子中毒,风风火火地抱着孩子来就诊。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中毒吗?需要处理吗?对此,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张红指出,维生素D的致病剂量通常较大,且需要较长时间连续应用才可能出现相应中毒事件。
为预防佝偻病的出现,儿童需要口服维生素D或鱼肝油,这些口服剂量均处于比较安全的剂量,能够维持儿童基本生长发育所需要。张红表示,生后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IU至2岁左右,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双胞胎等由于胎儿期体内储存有限,生后需每日口服维生素DIU,3个月后可改为IU。同时,保证充足的日光照射也能促进体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
小儿维生素D中毒,是指服用维生素D过量而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倦怠、烦躁不安、低热、呕吐、顽固性便秘和体重下降,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严重者可出现惊厥、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烦渴、尿频、夜尿、甚至脱水酸中毒;更严重者出现肾衰竭表现,即各系统均可受累,故在儿童生长发育中需重视。
张红指出,日常生活中,多种原因可导致儿童口服维生素D过量,即超出其生理需求剂量,医院就诊。但大部分就诊儿童的口服剂量尚处于安全范围。维生素D的致病剂量通常较大,且需要较长时间连续应用才可能出现相应中毒事件,即小儿每日服用-IU或每日IU,并且连续数月或数周,部分敏感小儿每日服用00IU,且连续1-3个月可导致中毒。
“偶尔出现口服大于日常剂量,可停服几日观察,注意儿童有无异常情况。若家长不能自主判断,医院寻求专业评估。”张红表示,医生接诊后将进一步完善患儿的血钙、肾功能、尿检、骨骼X线等检查,并根据儿童的情况酌情处理。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