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生儿腹泻

什么是腹泻?

腹泻就是大便次数变多,形状变稀。

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新生儿生长发育快,所需热量和营养物质多,胃肠道负担重,而新生儿消化道发育却不成熟,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一旦喂养不当或胃肠道感染,就容易发生腹泻。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及处理

生理性腹泻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以多达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较稀薄,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

处理:合理喂养,加强护理,注意宝宝的精神、食欲、体重变化,一般无须特别处理,不必担心。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10余次,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患儿有回奶或呕吐。患儿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哭闹,排便或经治疗后腹泻好转。

处理:可先用无乳糖配方乳(包括以牛乳为基础或以大豆为基础的无乳糖配方乳),待腹泻停止后再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母乳喂哺次数,可以改用母乳和无乳糖配方乳混合喂养;如果宝宝胃肠道乳糖酶逐渐恢复正常,对乳糖能够完全耐受,可以转为全母乳喂养或普通奶粉喂养。

喂养不当

新生儿喂养的奶粉浓度过高、糖浓度过高、奶液过凉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容易导致新生儿腹泻。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

处理:合理喂养,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医院接受治疗。

牛奶蛋白过敏

对奶粉中的蛋白质过敏,有遗传性过敏体质的新生儿更容易产生对奶粉蛋白质的过敏症状。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腹泻超过2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

处理:人工喂养患儿均采用无敏(游离氨基酸粉)或低敏(深度水解蛋白粉)配方粉喂养,混合喂养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嘱母亲在哺乳期间禁食鸡蛋、牛奶、奶制品及蛋制品。

病毒感染性腹泻

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腹泻。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常被称作秋季腹泻。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儿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大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脓血,有时伴有呕吐、发热,容易出现尿少等脱水症状。

处理:医院就诊,医生根据宝宝情况进行补液。

细菌感染性腹泻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大便次数多,大便含黏液脓血,常合并呕吐、发热,精神萎靡。

处理:医院就诊,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宝宝需要消毒隔离,食具、水杯、水瓶要经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晒。

新生儿腹泻的预防

饮食卫生要注意。奶瓶也必须注意消毒。

母乳喂养最优质。提倡母乳喂养,喂养时要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按需哺乳,在夏季及宝宝有病时不宜断母乳。

合理喂养,母乳不够或母乳太少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过多或过早地喂给宝宝米糊或粥食等食品都是不恰当的,容易发生碳水化台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当宝宝食欲不振时,不要强制宝宝进食。

要增强宝宝体质。天气温暖的时候可以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提高宝宝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宝宝的体质得到增强,机体抵抗力得到提高,远离各种疾病感染。

注意夏季的卫生及护理。给宝宝添衣减衣要合理,过冷过热都不行,夜晚睡觉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平常要多给宝宝喝水,多进行温水浴。

体质较弱的宝宝要加强护理。特别是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的宝宝,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刚病发的腹泻治疗要及时,不要延误形成严重的腹泻。

防止交叉感染。因为感染性腹泻容易流行,宝宝或家长一旦出现腹泻必须隔离治疗,粪便要消毒处理。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tz/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