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1.初期
多见于婴儿(特别是6个月内)。
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骨骼改变不明显,可有病理性颅骨软化。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
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
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骨骼改变可见颅骨软化(6个月内婴儿),方颅,手(足)镯,肋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体征。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或杯口状,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骨骺软骨加宽。
3.恢复期
初期或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血25-(OH)D逐渐恢复正常。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澶師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鐧界櫆椋庤兘涓嶈兘娌诲緱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