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日记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正常人体内钙的含量为~克,约占人体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

钙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钙是人体内多种酶的激活剂,使人体各器官能够正常运作。钙与镁、钾、钠等离子保持一定比例,使神经、肌肉保持正常的反应;钙可以调节心脏搏动,保持心脏连续交替地收缩和舒张;钙能维持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钙能刺激血小板,促使伤口上的血液凝结……

婴幼儿时期(0-3岁)宝宝为何要补钙?

婴幼儿期(0~3岁),此阶段为人一生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大脑和身体迅速发育,乳牙长出,此时体内的钙量将直接影响到前期的生长发育。2岁以下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身体很容易缺钙。早产儿、双胞胎及经常腹泻或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更易缺钙。

医学上把婴幼儿期(0-3岁)称为“补钙的临界期”,过了临界期,即使补充再多的钙元素,也不能使宝宝已经落后的机体组织重新发育至正常水平。因此,要把握好宝宝补钙的理想时机,同时尽量选择一些钙源好、吸收好、口感好、不刺激肠胃的婴幼儿专用钙产品。如宝宝已有诸如“佝偻病、X型腿、O型腿”等缺钙症状时,一定要及时接受诊治,不能一味依靠补钙。

宝宝缺钙的3种表现

1、宝宝轻度缺钙可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如烦躁、好哭、睡眠不安或易醒、易惊跳、多汗、出牙落后等。

2、缺钙严重者可引起佝偻病,甚至引起各种骨骼畸形,如方颅、乒乓头、手镯或脚镯、肋骨外翻、鸡胸或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

3、还可出现肌张力低下、运动机能发育落后,大脑皮层功能异常、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婴幼儿时期(0-3岁)宝宝补钙策略

1、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2、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

3、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毫克。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宝补钙-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

4、早产儿及双胞胎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补充VD,正常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婴儿每天补充-国际单位。

5、补充VD和钙剂应持续到2岁至2岁半。幼儿在2岁半后户外活动增加,饮食种类逐渐多样化,这时就不需要补充VD和钙剂了。

6、多晒太阳是婴幼儿补钙的重要途径。因为,引起他们缺钙的主要原因是VD摄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婴幼儿食谱单调,所以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到很少的VD。晒太阳可促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化为VD,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

0-3岁宝宝的补钙食谱鱼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儿糕),鱼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盐少许。

制法:将米粉酌加清水浸软,搅为糊,入锅,旺火烧沸约8分钟;将青菜、鱼肉洗净后,分别剁泥共入锅中,续煮至鱼肉熟透,调味后即成。

补钙奥秘:

鱼肉中富含钙,不仅能够促进宝贝长个子,为骨骼发育添砖加瓦,还可促进脑发育,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不妨经常给4个月以上的宝宝做一些吃。

蛋花豆腐羹

原料:鸡蛋、南豆腐、骨汤克、小葱末等。

制法:鸡蛋打散,豆腐捣碎,骨汤煮开;下入豆腐小火煮,适当进行调味,并撒入蛋花,最后点缀小葱末。

补钙奥秘:

鸡蛋、豆腐不仅含有丰富的钙,吃起来也又软又嫩,特别适合给还不太会咀嚼的6个月左右的小宝宝吃。

虾皮碎菜包

原料:虾皮5克、小白菜50克、鸡蛋1个、自发面粉、些许调味品等。

制法:用温水把虾皮洗净泡软后,切得极碎,加入打散炒熟的鸡蛋;小白菜洗净略烫一下,也切得极碎,与鸡蛋调成馅料;自发面粉和好,略醒一醒,包成提褶小包子,上笼蒸熟即成。

补钙奥秘:

虾皮含有丰富的钙、磷,小白菜经汆烫后可去除部分草酸和植酸,更有利于钙在肠道吸收。鸡蛋的好处自不必说,10个月以上的宝宝一定会非常喜欢这种鲜香的小包子。

香香骨汤面

原料:猪或牛胫骨或脊骨克、龙须面5克、青菜50克、精盐少许、米醋数滴。

制法:将骨砸碎,放入冷水中用中火熬煮,煮沸后酌加米醋,继续煮30分钟;将骨弃之,取清汤,将龙须面下入骨汤中,将洗净、切碎的青菜加入汤中煮至面熟;加盐推匀即成。

补钙奥秘:

骨汤富含钙,同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磷和多种维生素,可为正在快速增长的1岁以上宝宝补充钙质和铁,预防软骨症和贫血。

婴幼儿(0-3岁)宝宝到底该如何正确补钙一、选对时间

1、两次喂奶之间进行

为了避免奶汁干扰钙的吸收,最好将补钙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也不可将钙剂与植物性食物或油脂类食物同吃,因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大多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可与钙质结合而妨碍钙的吸收;而油脂分解之后生成脂肪酸,同样可与钙结合而不易被肠道吸收。

2、“少量多次”的原则

一般来说,任何时候都可以服用钙片,但人体每次摄入钙低于或等于50毫克时,钙的吸收率最高,所以给宝宝服钙片时,尽可能延长每次补钙的时间,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以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3、碳酸钙的最佳服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

此时服用钙制剂,吸收率最高,利用率最好,能充分发挥钙剂的各种效能。而各种研究也表明,进餐时胃分泌较多的胃酸,有利于补钙剂的吸收率达到最高点。

二、选对钙剂

****5种常见钙剂****

1、碳酸钙:含钙量高,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吸收率高,可以达到40%,与牛奶相似,是全国人民易于接受而广泛应用的一种钙制剂。

2、乳酸钙:是我国传统的钙补充剂之一,优点:容易溶解,缺点:钙含量低。这类制剂有:乳酸钙,含钙13%;葡萄糖酸钙,含钙9%,制成片剂后含量更低,要达到成人每日补充钙毫克,需服用太多药片,这是人们难以接受的。

3、磷酸氨钙:是日本常用的补钙品种,含钙23.3%,相对较高,每片含钙量70毫克,含钙量与药品价格属中等,但它的缺点是药片溶解和吸收较难,加之它含磷高,对肾功能障碍者有害,因此应用较少。

4、枸缘酸钙:含钙量为21.1%,水溶性好,生物利用也较磷酸钙好,其吸收不依赖胃酸,有泡腾片,更适合老年人服用。

5、活性钙:是生物钙(贝壳类)高温煅烧而形成的钙混合物,钙含量高,但其水溶液是强碱性,对胃肠刺激性大,与食物同食可减少胃肠刺激。

选择钙剂产品的标准

1、含钙量高;

2、溶解度(水溶性)大;

3、肠道吸收度高;

4、生物利用度好;

5、重金属含量低。

三、选对食物

****母乳补钙最佳****

无论就钙的含量还是吸收率来看,奶类才是最佳来源,母乳最优,其次是配方奶,再后是鲜奶。以半岁内的小宝宝为例,只要每天食母乳或配方奶~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发育对钙的需求。这也是科学家倡导母乳喂养的奥妙之一。

****富含钙的食品****

1乳类与乳制品: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炼乳。

2豆类与豆制品: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3鱼、虾、蟹类与海产品: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

4肉类与禽蛋:羊肉、猪脑、鸡肉、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猪肉松等。

5蔬菜类:芹菜、油菜、胡萝卜、萝卜缨、芝麻、香菜、雪里蕻、黑木耳、蘑菇等。

6水果与干果类: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杏脯、橘饼、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莲子等。

7杂粮类:高粱、荞麦片、燕麦、玉米等杂粮较稻米、面粉含钙多,平时应适当吃些杂粮。

四、选对搭配

1、促进吸收

当钙随食物吃进以后,尚需要多种因素来促进机体的吸收与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维生素D、C等能促进钙的吸收,荤素平衡能提高钙的利用率(如豆腐炖鱼,谷类与豆类混食等)等。

2、减少流失

钙磷比例应均衡

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的钙、磷两种矿物元素的比例是2:1,换句话说,钙是磷的2倍,如果宝宝的食谱恰恰是这个比例,那么钙的吸收利用率高。实际情况呢?由于爸妈大多迁就宝宝的口味,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炸薯条等食物,而这些食物都是磷的“富矿”,致使大量磷涌入体内,使钙与磷的比例高达1:10以上,磷一旦多了,会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导致缺钙。

补钙要补镁

钙与镁如同一对好搭档,当两者的比例为2:1时,最利于钙的吸收与利用。遗憾的是家长往往注重补钙,却忘了补镁,导致体内镁元素不足,进而累及钙的吸收。镁在以下食物中较多,如坚果(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鲭鱼、小虾、龙虾)等。

钙锌不同补

钙与锌,如果混合一起服用,虽然锌不会干扰钙的吸收,但钙能降低锌的吸收,故两者同用实际上只发挥了补钙的作用,补锌的功能因遭受抑制而无法发挥出来。奥妙在于两者会互争受体,造成了受体配比不合理,因而一种吸收多而另一种吸收少。

正确做法是将两种矿物元素分开服用,比如早晚服用钙剂,中午则吃锌制剂,两者间隔至少3小时以上。

大鱼大肉不过量

蛋白质摄入过量也可“排挤”钙。实验显示:每天摄入80克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掉;若将每天的蛋白质摄取量提升到克,即使额外补充毫克钙,也会导致毫克钙的流失,表明额外补钙也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因此,天天给宝宝安排大鱼大肉,打破了食物的酸碱平衡,无论怎么补钙也是于事无补。

严控盐量摄入

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的排出量多与少的决定因素之一。也就是说,盐的摄入量越大,钙的吸收越差,尿中钙的排出量越多,减少盐的摄入等于补钙。特别是小宝宝,对盐的敏感度较高,不可按照成人口味给盐。

补钙最佳方式:牛奶+钙片+户外运动

除了补充牛奶或钙片以外,最应该做的是多让儿童到户外运动,可增进骨骼强健发展。让小孩接触日光而生成维生素D3,从而增进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度。

婴幼儿(0-3岁)宝宝补钙有关的知识问答

Q1:各个年龄阶段,宝宝需要的钙量是多少?

A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膳食中钙的供给量

0~6个月母乳喂养儿毫克/日,人工喂养儿毫克/日;

6~12月毫克/日;1~4岁毫克/日;

4~11岁毫克/日;11~18岁毫克/日。

Q2:孩子迟出牙一定是缺钙吗?

A2:孩子出牙的快慢与营养有关,还与遗传等因素有关。若孕期妈妈缺乏营养,宝宝出生后缺乏维生素D和钙剂,又很少晒太阳,也可能会引起牙齿萌出迟缓、发育不良。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主食类如米粉、粥、面条、馄饨等,以及各种蔬菜、优质蛋白如肝泥、肉泥、鱼泥、蛋、奶等,各种水果都要吃到,饮食不能太单一。一岁以内出牙都属于正常范围。

Q3:天天补钙为何还缺钙?

A3:一定要在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并且很好的晒太阳。维生素D不够,晒太阳很少,虽然补了钙,没有很好的利用,所以还会出现缺钙的现象。家长也不要一味寄希望于钙品,户外运动、晒太阳、营养均衡也是很重要的。

Q4:接受日光不足会缺钙,但在夏天我的宝宝几乎每天都接触阳光,为什么还要补钙呢?

A4:夏天虽然日照充分,但气温太高,限制了宝宝户外活动的机会,接受日照的几率实际上有所下降,只是比冬季稍多一些。这样便导致日光荷尔蒙——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致使钙的吸收率降低,造成体内缺钙。天气炎热,宝宝体内的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普遍降低,吃入的维生素D和钙元素减少;宝宝的代谢又较高,出汗多,致使钙元素随汗液大量流失。而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造成维生素D和钙元素“进少出多”,体内的储备下降而出现“亏损”。

Q5:钙的吸收率大概是多少?

A5:经过国际上大量的动物与人体试验,对各个年龄段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60岁以上老人等试验对象的研究证明,不论是哪一类钙,无机钙还是有机钙,实验对象在钙的营养正常情况下,吸收率一般都是40%,如果钙的营养情况不良,则吸收率可能达到75%~85%。

赞赏

长按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白癜风的科学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fenq.com/glbtz/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