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充满英雄气概,诵读过后豪情顿生。他偶尔也会写一些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读起来回味无穷。这首《鹧鸪天·代人赋》描写了江南春日,山村美景令人陶醉。辛弃疾在山村中赏玩不亦快哉,令他忘记了尔虞我诈的世俗生活。
代人,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代笔的意思。其二,是安慰的意思,既可以是安慰别人,可以是安慰自己。从内容来看,解释成安慰略好一些。学者考证,辛弃疾创作这首词的时候在江西上饶定居。他被罢免了官职,只能归隐田园,学着如何享受生活。
辛弃疾漫步在乡野之间,抬头看桑树抽出柔嫩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片。一扭头,又看见东邻蚕农开始孵化蚕卵。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生机。辛弃疾看着乡间美景,暂时忘记了壮志难酬的痛苦。
小牛犊在山坡上吃着新鲜的嫩草,也许它吃的太开心了,竟然发出了哞哞的叫声。斜阳照着寒林,树枝上栖息着几只晚归的乌鸦。明明是一派春和景明的好风光,怎么突然出现“斜日”、“寒林”、“暮鸦”。辛弃疾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冷暖对比,相互烘托,可以让人感受到季节变化。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辛弃疾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来。辛弃疾用情至深,才能写出春日的种种特点。
山连山,层层叠叠,路漫漫,纵横交错。遥遥望去,有青布酒幌,那里一定有酒馆。辛弃疾想要喝上一杯,驱散春寒。他边走边想,京城的桃李鲜花看着热闹美丽却承受不住风吹雨打。只有溪边的荠菜花才能耐住春寒,绽放生命之花。
看到这里,就明白了辛弃疾的创作意图。最后一句,似乎在说,京城的议和派官员就像桃花,有一点点困难就吓得哆哆嗦嗦。辛弃疾就像乡野间的荠菜花,无畏困难,不怕寒风。
辛弃疾享受山村生活,描写周遭美景,他从普通山民的视角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也看到了南宋存续的希望。如果人人都是“溪头荠菜花”,可以经受住打磨,终归可以见到最美的春光。
朝中官员享受荣华富贵,乡间野老享受田园之乐。辛弃疾做出了正确选择,他愿意化身为生命力顽强的荠菜花,守护他始终惦念的理想抱负。
拓展阅读
率领军民抗击倭寇,明朝英雄人物任环明代的厂卫制度,说说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大奸大恶之徒,唐代宰相李林甫仁义敦厚,杜甫《又呈吴郎》